炎癥性腸病 (IBD) 是兩種疾病的總稱,即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其特征在于胃腸道的長期炎癥。這種情況通常會導致結直腸腫瘤的發(fā)展。因此,了解 IBD 的發(fā)病機制對于降低結腸腫瘤的發(fā)病率至關重要。
事實證明,先天免疫受體,特別是在腸道中表達的那些,如 C 型凝集素受體 (CLR),是導致 IBD 發(fā)展的原因。然而,CLRs 在調節(jié)腸道微生物群和防御病原體方面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達到平衡以維持腸道穩(wěn)態(tài)。
樹突狀細胞免疫受體 (DCIR) 就是這樣一種 CLR,它負責維持免疫和骨骼系統(tǒng)的穩(wěn)態(tài)。先前的研究表明,DCIR 對先天性和獲得性免疫反應都有負向調節(jié)作用。因此,阻斷 DCIR 可能會增強對結腸腫瘤的免疫力。然而,其在腸道免疫中的作用仍不清楚。
在這種背景下,由東京理科大學(TUS)巖倉洋一郎教授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現在已經闡明了這個問題。在他們的研究中,該研究將于 2022 年 8 月 2 日在線發(fā)表在國際期刊Cell Reports上,該研究小組研究了缺乏 DCIR的小鼠模型中結腸炎和結腸腫瘤的發(fā)展。
為此,該小組給小鼠喂食含有葡聚糖硫酸鈉 (DSS)(一種合成的硫酸化多糖)和偶氮甲烷 (AOM)(一種神經毒性化學物質)的飲用水,以誘發(fā)類似于在 IBD 患者中觀察到的結腸腫瘤。
令他們驚訝的是,他們發(fā)現缺乏 DCIR 的小鼠表現出結腸炎嚴重程度降低和 AOM-DSS 誘導的結腸直腸腫瘤生長。此外,與野生型小鼠(對照)相比,DCIR 缺陷小鼠的體重減輕較低,結腸中的促炎細胞浸潤也減少。
這些觀察意味著什么?Iwakura 教授解釋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 DCIR 信號促進了腸道癌變和炎癥的發(fā)生,這表明阻斷 DCIR 可能預防潰瘍性結腸炎和結腸癌。”
為了證實這種可能性,該研究進一步表明,使用一種稱為“抗 NA2”的抗體來對抗去唾液酸-雙觸角-N-聚糖 (NA2),一種 DCIR 的配體(結合分子),可減輕 DSS 結腸炎癥狀并防止結直腸腫瘤生長.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