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DICP)樸海龍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確定了去泛素酶泛素特異性蛋白酶22(USP22)與肝細胞癌脂質組異常積累的相關性。肝癌)。
他們闡明了 USP22 調節(jié)的脂肪生成機制,該機制涉及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 γ (PPARγ)-ATP 檸檬酸裂解酶 (ACLY) / 乙酰輔酶 A 羧化酶 (ACC) 軸在 HCC 腫瘤發(fā)生中的作用,并為通過治療靶向脂肪生成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USP22 抑制。
該研究于4月21日發(fā)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大連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的徐國旺教授和大連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的譚光教授也參與了這項研究。
代謝重編程是癌癥的標志之一,其中異常增加的從頭脂肪生成 (DNL) 是最常見的特征之一。
非分裂細胞中的脂肪酸合成速率較低,主要從細胞外循環(huán)中吸收脂質。相比之下,DNL,尤其是從頭脂肪酸合成,是癌細胞的重要脂質來源。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與配對的正常相鄰組織相比,通過免疫印跡在 HCC 組織中檢測了 USP 家族成員的表達。他們使用液相色譜-質譜法進一步篩選了不同的代謝物。
結果表明,USP22是最顯著高表達的USP成員,USP22的高表達與脂質和類脂代謝物的上調相關。
分子和生化實驗證實 USP22 通過 PPARγ 調節(jié)脂質代謝,PPARγ 是一種配體激活的轉錄因子,屬于核激素受體家族,通過上調 ACC、ACLY 和脂肪酸合酶 (FASN) 等脂質合成酶來促進脂肪生成。
PPARγ 是 USP22 的底物,USP22 介導的去泛素化穩(wěn)定了 PPARγ 并激活了 PPARγ 靶基因(即 ACC 和 ACLY),有助于脂肪生成和 HCC 腫瘤發(fā)生。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wǎng)站立場無關。財經(jīng)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