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數(shù)據(jù),心血管疾病(CVD)是世界上主要的死亡原因,每年導致 1750 萬人死亡?;陲L險預測的預防策略現(xiàn)在是公共衛(wèi)生的首要任務,人們對開發(fā)新的心血管風險生物標志物非常感興趣,這種生物標志物可以比高膽固醇、吸煙、缺乏運動和高血糖等經典風險因素進行更準確的風險預測壓力。一個可能的生物標志物是端粒長度,但一項新研究表明,循環(huán)血液中的白細胞端粒長度 (LTL) 并不能有效預測無疾病癥狀的個體的 CVD 風險。這項研究的結果是在卡洛斯三世國家心血管研究中心 (CNIC) 進行的,由 Drs. 領導。Valentín Fuster 和 Vicente Andrés 的研究成果發(fā)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JACC)上。
盡管缺乏關聯(lián),卡洛斯三世健康研究所心血管研究網絡的研究員安德烈斯博士強調需要謹慎解釋這些結果。“這些結果就像是在一個人一生中的某個時刻拍一張快照,我們仍然需要確定,對于白細胞端粒開始較短的人、端粒非常短的比例較高的人,或者端粒較短的人,動脈粥樣硬化是否進展得更快在衰老過程中以更快的速度縮短。”但安德烈斯博士也強調,“我們希望這些重要問題能夠在為 PESA 研究子項目的參與者計劃的后續(xù)調查中得到解答。”
端粒是位于染色體末端的復雜結構,其功能是維持基因組穩(wěn)定性和細胞活力。大量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端粒 DNA 逐漸縮短,導致基因組不穩(wěn)定并最終導致細胞死亡,尤其是當端粒變得“嚴重”短時。端粒 DNA 縮短不僅被視為衰老的標志,而且還被視為個人總體健康狀況的標志,這引起了人們對循環(huán)白細胞中端粒長度可能預測 CVD 風險的可能性的極大興趣。這一觀點得到了流行病學研究的支持,這些研究表明患有冠狀動脈疾病、心肌梗塞或中風的患者的 LTL 較短。然而,迄今為止獲得的結果尚無定論,特別是在亞臨床動脈粥樣硬化方面。此外,缺乏關于 CVD 與高比例極短端??赡荜P聯(lián)的信息。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