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若姜是幼公主嗎,若姜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鄭伯克段于鄢》(以下簡稱《鄭》文)選自《左傳》,文章記述了春秋初期鄭國貴族內(nèi)部鄭莊公與其弟共叔段為爭奪君位而最終兵戎相見的歷史事件。
2、文章以較短的篇幅,精練的語言,把鄭莊公的人物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
3、對于鄭莊公這一人物形象的認識,大多數(shù)的評論者都傾向于,該文深刻揭露了鄭莊公的陰險毒辣、虛偽狡詐,為權(quán)力而骨肉相殘的階級本質(zhì)。
4、魏禧在《左傳經(jīng)世鈔》中說他“奸狠”。
5、宋代的呂祖謙更是把鄭莊公批得體無完膚,認為“莊公之心,天下之至險矣”。
6、 本人認為,《鄭》文中的鄭莊公擔任著雙重的社會角色:一方面,作為國君,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具備政治家的謀略和素質(zhì),有遠見、沉著冷靜、思維縝密;另一方面,作為兒子和兄長,他對母親姜氏和弟弟共叔段是有感情的,體現(xiàn)了他人性化的一面,他重義、重情。
7、本文擬對莊公重義、重情的一面進行探討。
8、 一、莊公曉“義”、重“義”、行“義” “義”是中國古代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核心。
9、《鄭》文中,從鄭莊公“多行不義必自斃”、“不義不昵,厚將崩”的簡短答語看出,鄭莊公本人已經(jīng)對“義”有了一個清醒、明確的認識,“義”對于籠絡(luò)民心、鞏固政治統(tǒng)治,維護社會安定起著重要作用。
10、因此,莊公既然知曉“義”的重要,他就必然會重“義”,把“義”當作治國安邦的一項基本原則和出發(fā)點,成為莊公昭令文武群臣、安撫黎民百姓的重要思想基礎(chǔ)。
11、 當?shù)艿芏紊米詳U大京邑的營建規(guī)模,祭仲進諫鄭莊公除掉段“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鄭莊公卻對答:“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12、”然而此后的段又“命西鄙、北鄙貳于己”,公子呂進言:“國不堪貳……若弗與,則請除之。
13、”莊公仍然沒有同意。
14、文中,段一而再、再而三的公開挑釁所表現(xiàn)出來的得寸進尺,貪得無厭與莊公的容忍、克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15、直到段厲兵秣馬,公然反叛之前,莊公一直沒有采取任何行動,有學(xué)者認為這說明莊公的陰險狡詐,是為最終反戈一擊而等待時機。
16、本人則認為,莊公這樣做是因為他重“義”、守“義”。
17、作為兄長,對弟弟的不友善,就是不“義”的表現(xiàn),所以莊公必須做到仁至義盡。
18、與莊公的“義”相反,作為弟弟,段卻不識哥哥的“義”,不思悔改;作為臣子,他“以下犯上”,串通母親謀奪君位,是最大的“不義”。
19、當鄭莊公所行的“義”與共叔段所行的“不義”發(fā)生激烈沖突的時候,也就是兄弟二人斗爭公開化的時候——決戰(zhàn)于鄢。
20、此時段的“不義”行為發(fā)展到了真正威脅國家政權(quán)和自己統(tǒng)治的地步,莊公此時伐段合情合理,段“不義”在先,莊公理當“興師問罪”。
21、莊公曉“義”、重“義”、行“義”,但自己不能首先?!傲x”、棄“義”。
22、因此,莊公不得不對自己的親弟弟一忍再忍,一讓再讓。
23、 二、莊公重情——對母親和弟弟的親情 莊公除了重義以外,文中還向我們展示了他重情的一面。
24、從故事的開頭到結(jié)尾,莊公對母親和弟弟始終是有感情的。
25、文中開頭交代“莊公寤生,驚姜氏,遂惡之。
26、愛共叔段,欲立之。
27、”莊公即位后,并沒有因此事與母親計較。
28、姜氏為段請制時,莊公陳情厲害告訴母親“虢叔死焉”,他答應(yīng)了母親請京的要求。
29、姜氏內(nèi)心一直主張扶段、立段,在請制不被允許的情況下,退而求其次請京,由此說明京這個地方雖遜于制,相比之下,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地方。
30、此后段以此地為中心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大臣建議莊公殺掉段,但都被莊公拒絕。
31、莊公重義又顧及兄弟情分,一再給段懸崖勒馬的機會。
32、當莊公與段決戰(zhàn)于鄢,段戰(zhàn)敗后逃到共,莊公并沒有繼續(xù)窮追不舍,制段于死地而后快。
33、這表明從莊公的內(nèi)心來看,他只是想給段一個教訓(xùn),主觀上并不想殺掉自己親弟弟。
34、 文章結(jié)尾講述了莊公平定段的叛亂之后,把母親姜氏流放到城潁并發(fā)誓“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35、莊公瞬間的忤逆,氣急之下的表現(xiàn),是符合人之常理的。
36、但莊公的做法并不能完全說明他對母親無情無義,雖然痛恨母親的“不義”行為,但不管怎樣姜氏畢竟是自己的親生母親,對自己有養(yǎng)育之恩,母子之情豈能輕易割舍,對于重義的莊公更是如此。
37、所以,莊公在發(fā)誓之后,馬上就后悔了。
38、當穎考叔“食舍肉”時,引發(fā)了莊公的感慨:“爾有母遺,翳我獨無!”最后他欣然接受了穎考叔的建議,“闕地及泉”迎回了姜氏,“遂為母子如初”。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