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烏山文心園二手房,烏山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山與于山、屏山如古鼎的三個鼎足,屹立于福州市區(qū)中心。
2、烏山在西,于山在東,屏山在北。
3、因此,"三山"成為福州的別稱。
4、 烏山,又稱烏石山、射烏山,相傳漢代何氏九仙于重陽節(jié)登烏山攬勝,引弓射烏,故又稱"射烏山"。
5、 烏山海拔86米,游覽面積25公頃。
6、唐天寶八年(749年),敕名為閩山。
7、宋熙寧初郡守程師孟登山攬勝,認為此山可與道家蓬萊、方丈、瀛洲相比,便改其名為道山。
8、其東麓在天皇嶺處稱第一山;西南麓在城外的部分稱豹頭山,亦作豹屏山。
9、 烏山怪石嶙峋,林壑幽勝,天然形肖。
10、景分山東、山西、山陰、山陽、山脊5路,36景最為奇,素有"蓬萊仙境"的美稱。
11、 從山的東南麓烏山路拾級登山,行數(shù)十步,就到天香臺。
12、向西折,為沖天臺,是36奇景之一。
13、相傳唐刺史崔干游山,所攜青田白鶴在此地沖天飛逸,后人建"放鶴亭"。
14、在后壁鐫刻楷書"古放鶴亭"4字。
15、臺旁還有宋程師孟的篆書石刻"沖天臺"3字。
16、"沖天臺"畔有兩方夾峙的大巖石,巖頂橫著一塊天然條巖,這就是"天臺橋"。
17、此橋奇險,據(jù)說只有"肯舍身"的人,才能登得上去。
18、 順臺階再行數(shù)十步,就是道山亭。
19、此亭也是程師孟所建,并立了道山亭題刻。
20、當時他還約請前任福州太守兼福建路兵馬領(lǐng)轄、唐宋家之一的曾鞏作《道山亭記》。
21、由于曾鞏文章的張揚,道山亭更馳名遠近。
22、 從道山亭沿石崗西下,至天章臺。
23、這是元代詩人薩都剌吟詠“晚涼上烏山,置酒天章臺”詩句的所在。
24、篆書天章臺3字石刻依然躍于石上。
25、過天章臺,攀上一小峰,峰上有“霹靂巖”。
26、此石長達10米多,分裂成兩半,中留縫隙。
27、據(jù)史載,唐嗣圣年間,有一高僧手持《華嚴經(jīng)》在此誦讀,突然"一夕雷雨大震,霹石為室,高僧遂宴坐其間"。
28、霹靂巖由此得名。
29、霹靂巖左面石崗上高矗著一座長方形亭子,是紀念明代抗倭名將黎鵬舉的黎公亭。
30、離亭200多步,還有一塊形如幞頭巾的巖石,刻有“烏石在,黎公在”6個楷書大字,俗稱黎公巖。
31、黎鵬舉,字沖霄,安微合肥人。
32、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任指揮僉事,時倭寇侵犯,閩江口五虎門陷落,福州形勢危急。
33、黎鵬舉親率一支水師,在馬尾羅星塔、閩安鎮(zhèn)一帶大殲頑敵,使福州轉(zhuǎn)危為安。
34、后人建此亭,永紀他的功績。
35、 霹靂巖右方,原有一座清冷臺,通往山下便是清冷門,這是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福建省最高長官--平章政事燕赤不華所建。
36、清冷是靜肅的意思,意在勉勵自己為國家干事。
37、可是他說歸說,做歸做,時常宴樂其間,早把清冷拋之九霄云外。
38、任職數(shù)月,他便身敗名裂,亭臺也隨之倒塌。
39、只有楷書鐫刻“清冷臺”留存至今,的確是極大的諷刺。
40、 由清冷臺踏上30多級石階,就到先薯亭。
41、先薯亭是為紀念明萬歷年間引種和推廣番薯的歸國華僑陳振龍和福建巡撫金學曾而建的。
42、陳振龍原籍福建長樂,遷居福州。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