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史思明為什么被兒子殺,史思明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史思明被他兒子史朝義殺死。
2、史朝義雖然奪得大位,但各地武將并不買他的帳。
3、當時天下大亂,許多帶兵的武將都出自安祿山的部下,和史思明一樣能打慣戰(zhàn),各霸一方。
4、對史思明都不一定服氣,更別說史朝義了。
5、經過幾年的戰(zhàn)亂,洛陽周圍一派凄涼,城市為墟,田地荒廢,饑民相食。
6、寶應元年十月,唐代宗任命雍王李適為大元帥,分兵幾路東進,與史朝義的軍隊大戰(zhàn)于邙山之下。
7、史朝義大敗,奔向汴州,被拒入城,于是渡河向北。
8、以后他屢屢戰(zhàn)敗,許多部將歸順大唐。
9、李抱忠在城東給他準備了飯食,史朝義哭著吃完,帶著幾百人奔向廣陽。
10、廣陽同樣不收他,他打算逃向契丹,卻被自己任命的范陽節(jié)度使李懷仙帶兵追上。
11、史思明被他兒子史朝義殺死,叛軍內部四分五裂,公元763年,史朝義兵敗自殺。
12、從安祿山發(fā)動叛亂,一直到史朝義失敗。
13、中原地區(qū)打了八年的內戰(zhàn),歷史上把這件事稱為“安史之亂”。
14、擴展資料史思明生平史思明年少的時候,與安祿山一起在營州柳城長大,在兩人成年以后,還保持著友好的關系,不久兩人同時被唐朝政府封為捉生將。
15、而安祿山和史思明兩人最有名的事件就是,這兩人是安史之亂的禍首。
16、唐宣宗統(tǒng)治的后期,因為任用李林甫、楊國忠等寵臣,使生活腐敗,銳意開發(fā)邊疆,導致外重內輕,為邊將割據創(chuàng)造了條件。
17、755年,史思明與安祿山一起,詐稱奉密旨討伐楊國忠的名義,在范陽起兵南下反唐,很快席卷河北。
18、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
19、安祿山造反后,史思明一軍為先鋒,開始所向皆捷,攻陷各個郡。
20、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史思明。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