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孟子梁惠王上原文及翻譯第五段,孟子 梁惠王上 原文這個(gè)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第一章 王何必言利 【原文】 孟子見梁惠王①。
2、王曰:“叟②!不員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③有仁義而已矣。
3、 王曰,‘何以利吾國?’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土庶人④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⑤利而國危矣。
4、 萬乘之國,弒⑥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⑦。
5、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
6、茍⑧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⑨。
7、 未有仁而遺⑩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
8、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注釋】 ?、佟⒘夯萃酰壕褪俏夯萃酰ㄇ?00-前319),惠是他的謚號。
9、公元前370年繼他父親魏武侯即位,即位后九年由舊都安邑(今山西夏縣北)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西北),所以又叫梁惠王。
10、 ②、叟:老人。
11、 ③、亦:這里是“只”的意思。
12、 ?、堋⑼潦耍和梁褪?。
13、庶人即老百姓。
14、 ⑤、交征:互相爭奪。
15、征,取。
16、 ⑥、弒:下殺上,卑殺尊,臣?xì)⒕袕s。
17、 ?、?、萬乘、千乘、百乘:古代用四匹馬拉的一輛兵車叫一乘,諸侯國的大小以兵車的多少來衡量。
18、據(jù)劉向《戰(zhàn)國策。
19、序》說,戰(zhàn)國末期的萬乘之國有韓、趙、魏(梁)、燕、齊、楚、秦七國,千乘之國有宋、衛(wèi)、中山以及東周、西周。
20、至于千乘、百乘之家的 “家”,則是指擁有封邑的公卿大夫,公卿封邑大,有兵車千乘;大夫封邑小,有兵車百乘。
21、 ?、唷⑵垼喝绻?。
22、 ?、帷悾▂an):滿足。
23、遺:遺棄,拋棄。
24、【譯文】 孟子拜見梁惠王。
25、梁惠王說:“老先生,你不遠(yuǎn)千里而來,一定是有什麼對我的國家有利的高見吧?” 孟子回答說:“大王!何必說利呢?只要說仁義就行了。
26、 大王說‘怎樣使我的國家有利?’大夫說,‘怎樣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說,‘怎樣使我自己有利?’結(jié)果是上上下下互相爭奪利益,國家就危險(xiǎn)了啊! 在一個(gè)擁有一萬輛兵車的國家里,殺害它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大夫;在一個(gè)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里,殺害它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百輛兵車的大夫。
27、這些大夫在一萬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千輛,在一千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百輛,他們的擁有不算不多。
28、可是,如果把義放在后而把利擺在前,他們不奪得國君的地位是永遠(yuǎn)不會滿足的。
29、 反過來說,從來沒有講“仁”的人卻拋棄父母的,從來也沒有講義的人卻不顧君王的。
30、所以,大王只說仁義就行了,何必說利呢?”【讀解】 是啊,何必一開口就說利呢? 孔子不是早就說過嗎?——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31、”(《論語.里仁》) 為人處世是這樣,治理國家也是這樣。
32、 荀子認(rèn)為,盛世重義,亂世重利。
33、(《荀子.大略篇》) 司馬遷說自己讀孟子見梁惠王,常常感嘆不已:利實(shí)在是天下大亂的原因?。。ā妒酚?孟子荀卿列傳》) 所以,君子不言利。
34、這的確是儒學(xué)傳統(tǒng)。
35、 不過,朱熹《孟子集注》說的好:“君子不言利并不是完全不想利,只不過不唯利是圖而已。
36、孟子之所以說的那麼堅(jiān)決,是因?yàn)楫?dāng)時(shí)的人惟利是圖不知世上有“仁義”二字,所以拔本塞源而救其弊,此圣賢之心也。
37、” 對于我們今天來說,利義齊飛,君子已不羞與言利,或者說,君子也要言利。
38、但是不是也有必要多言“仁義”而“救其弊”呢?當(dāng)然,的確也不可能只說仁義而不說利,這已不合乎我們今天的現(xiàn)實(shí)。
39、應(yīng)該是既說利也說義,或者,還是用圣人孔子的那句話來調(diào)節(jié),叫做—— “見得思義。
40、”(《論語.季氏》、《論語.子張》)。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biāo)簽:
免責(zé)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