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位老人,從事了一輩子的擺渡工作。無論是酷暑寒冬,還是風中雨里,老人周而復始 ,一趟趟往返于小島和之間。 一天,一個細心的年輕乘客發(fā)現(xiàn),在老人的一只槳上,刻著“工作”兩個字,而在 另一只槳上,刻著“理想”兩個字,于是向老人詢問其中的含義。 老人回答道:“我先給你演示一下?!闭f著,老人丟下一只槳,只用刻著“工作” 的那只槳劃動小船,小船在水中轉了一圈。然后,老人又撿起“理想”,丟下“工作” ,繼續(xù)劃船,小船調了一個方向,仍舊在水中轉了一個圈。之后,老人同時拿起“理想 ”和“工作”兩只槳,劃動小船,小船快速向前駛去。老人望著年輕人,意味深長地說 道:“你看,劃船就如同人生,用‘理想’和‘工作’兩只槳來劃,你就能劃到彼岸; 如果丟掉其中的任何一只,你就只能永遠在原地打轉轉了?!敝灰獕粝氩凰?一切皆有可能 20歲的青年賣菜時看資本論!苦讀車夫,10年考上社科院研究生!賣菜 、掃大街、蹬三輪……走南闖北,一個普通農民工的十年。 這是一個關于理想的故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郭榮慶,《鄉(xiāng)約》欄目拜訪他 1974年,郭榮慶出生在沂蒙老區(qū)-----山東沂南縣青駝鎮(zhèn)東冶村。17歲他初中畢業(yè),雖然成績很好,但還是因為家庭貧困不得不輟學了。像村里的年輕人一樣,郭榮慶開始了漂泊的打工生活:他到過上海、徐州、 威海、 秦皇島、挖過地溝,掃過大街,揀過破爛……被地痞辱罵、毆打過。 1995年,他在大連落腳了,一次與大連環(huán)境科學設計研究院的高級工程師瀛文風相遇相知,他萌生了參加自學考試的念頭。當年,他報考了大連外國語學院成人大專英語的自考班。英語學習靠的是日積月累,郭榮慶畢竟是初中文化程度,英語底子本來就薄,更何況,作為一個在都市打工的農民,既要面對高于常人的生存壓力,又要面對毫無情面可講、更無投機可言的國家統(tǒng)一考試。他,能行嗎? 2004年12月18日星期六晚上約9點多看中央七套《鄉(xiāng)約》節(jié)目題目《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介紹一個17少年成為打工仔,力盡艱辛10年刻苦學習,成為中國科學院法律碩士研究生。他對學習直卓,一邊賣菜一邊看書,在大連市的冬季沒有取暖設施的情況下,依然發(fā)奮學習,管通過英語成人自學本科考試,就考了六年。他在一邊賣菜一邊看書,人家以為他還是在看小說,因此他特意將書皮用膠帶包上,不希望人們對他產生不理解。他的座右銘就是:以指導他必須通過學習,提高自己(地位),擺脫貧窮、饑餓、無助的狀態(tài),要用法律替打工仔辦些事!妻子離他遠去了,由自己的父母帶領孩子。他在對于考試不過、妻子分手生活的磨難情況下,產生動搖時,就是想到自己是個父親,必須堅強起來,為孩子的今后生活努力。后來主持人說:【只要夢想不死,一切皆有可能】你有夢想嗎?想實現(xiàn)它嗎?就要不斷努力,沖刺,抗爭,努力,拼搏,目標會一步一步向你靠近,你也就一步一步地實現(xiàn)了自己的理想!你還等什么???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yǎng)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愿終日誦經(jīng)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zhí)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鉆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于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wǎng)站立場無關。財經(jīng)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