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 病毒 (EBV) 很容易通過體液(主要是唾液)傳播,例如接吻、共用飲料或使用相同的餐具。毫不奇怪,EBV 也是最普遍存在的病毒之一:世界上超過 90% 的人口都被感染過,通常是在兒童時期。
EBV 會引起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和類似疾病,但通常沒有任何癥狀。大多數(shù)感染是輕微的并且會過去,但病毒會在體內持續(xù)存在,變得潛伏或不活躍,有時會重新激活。長期潛伏感染與多種慢性炎癥和多種癌癥有關。
在 2023 年 4 月 12 日發(fā)表在《自然》雜志上的一篇新論文中,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摩爾斯癌癥中心和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路德維希癌癥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首次描述了該病毒如何利用基因組弱點來導致癌癥,同時降低身體抑制癌癥的能力。
高級研究作者 Don Cleveland 博士說,這些發(fā)現(xiàn)表明“病毒如何誘導人類 11 號染色體的切割,引發(fā)一系列基因組不穩(wěn)定性,從而可能激活引起白血病的致癌基因并使主要的腫瘤抑制因子失活”。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醫(yī)學院醫(yī)學、神經科學和細胞與分子醫(yī)學杰出教授。
“這是第一次證明如何選擇性地誘導‘脆弱 DNA’位點的切割。”
每個人的基因組或整套基因都是脆弱的位點,特定的染色體區(qū)域在復制時更有可能產生突變、斷裂或缺口。有些很少見,有些很常見;所有這些都與紊亂和疾病有關,有時是遺傳性疾病,有時不是,例如許多癌癥。
在這項新研究中,Cleveland 及其同事專注于 EBNA1,這是一種在感染 EBV 的細胞中持續(xù)存在的病毒蛋白。之前已知 EBNA1 在復制起點處結合 EBV 基因組中的特定基因組序列。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EBNA1 還在人類 11 號染色體上的一個脆弱位點結合了一組 EBV 樣序列,該位點的蛋白質豐度增加會引發(fā)染色體斷裂。
其他先前的研究表明 EBNA1 抑制 p53,p53 是一種在控制細胞分裂和細胞死亡中起關鍵作用的基因。它還可以在正常時抑制腫瘤形成。另一方面,p53 突變與癌細胞生長有關。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