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德島大學昆蟲學家 Jannelle Couret 正在改變我們了解導致萊姆病的細菌的方式。她和一個跨學科的研究團隊沒有從人類的角度來看待它,而是從蜱蟲的角度來看。
雖然這種細菌——伯氏疏螺旋體 (Borrelia burgdorferi) 是導致人類萊姆病的病原體,但它在黑腳蜱中的存在卻大不相同,黑腳蜱會從以白足老鼠為食的細菌中獲取細菌。對于蜱蟲,這種細菌不會引起疾病。它甚至可能是有益的。
在接下來的四年里,得益于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提供的 260 萬美元資助,Couret 的團隊將研究推動黑腿蜱中伯氏疏螺旋體進化的生態(tài)因素。該贈款是著名的傳染病生態(tài)學和進化 (EEID) 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由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國家科學基金會和美國農業(yè)部運營。
我對驅動蜱蟲數(shù)量的因素非常感興趣。他們的人口每年都在變化。我們的初步數(shù)據(jù)表明,蜱蟲在生命早期某些階段的存活率會根據(jù)它們是否攜帶這些細菌而得到改善。”
Jannelle Couret,生物學研究助理教授和資助的首席研究員
在為期四年的研究中,Couret 與耶魯大學醫(yī)學院副教授 Sukanya Narasimhan、密歇根州立大學副教授 Jean Tsao 和佛羅里達大學副教授 Cynthia Lord 以及每個學院的博士后、研究生和本科生合作。機構。
“我最喜歡這項工作的一個方面是研究團隊。我們都是女性,我們三個都是有色人種女性,”Couret 說,她是原住民、非裔古巴人和美國人的混血兒。“我認為——不幸的是——這在科學上有點罕見。”
黑腳蜱,也稱為鹿蜱,攜帶七種已知病原體,是美國約 95% 的蜱傳疾病的罪魁禍首,其中包括每年報告的約 30,000 例萊姆病。鹿蜱可以在其生命的任何階段(幼蟲、若蟲或成蟲)從白足小鼠(萊姆病細菌的主要攜帶者)吸血時獲得導致萊姆病的細菌。(雖然大量的鹿蜱通常與鹿有關,但這些宿主不會將伯氏疏螺旋體傳播給蜱,而且鹿不被認為是維持野生動物種群細菌的重要宿主。)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