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在享受轉基因作物好處的同時,我們也需要控制風險。
近日,美國農業(yè)部發(fā)布了轉基因食品標簽規(guī)定的最終版本,要求從2020年1月1日起,對含有5%以上轉基因成分的食品,以適當方式標注轉基因信息。這是美國第一個針對轉基因食品的國家強制標簽規(guī)定。
這類披露信息標識有多種選擇,包括文字說明、帶有“生物工程”的圖標、電子或數字鏈接等。小食品生產商或小包裝也可以選擇提供電話號碼或網站,供消費者查詢轉基因信息。
美國是最大的轉基因國家。
從1983年開始,世界上第一株轉基因植物——含抗生素藥物抗體的——煙草在美國成功培育,轉基因食品開始在全球迅速發(fā)展。
截至2017年,全球已有67個國家使用轉基因作物,其中24個國家同時種植和消費轉基因作物,43個國家禁止但允許消費轉基因作物。
作為美國最大的轉基因作物種植和消費國,當地種植的棉花、大豆和玉米約90%是轉基因作物。美國市場近80%的加工食品含有轉基因成分。
一直以來,美國政府對轉基因食品都保持開放的態(tài)度,認為轉基因食品與普通食品“沒有區(qū)別”,甚至不要求商家標注是否為轉基因食品。
這一規(guī)定的頒布,無疑是美國政府控制轉基因食品的一小步。同時,也是引起巨大爭議的一步。
轉基因技術在爭議中發(fā)展。
目前,主流科學界認為轉基因食品安全可靠,沒有負面影響。轉基因食品的支持者聲稱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沒有證據證明它們對人類有不良影響。2016年,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yī)學研究院發(fā)表了類似的報告,聲稱轉基因食品對健康沒有不良影響。
然而,一些科學家反對轉基因食品。他們認為目前對轉基因食品的研究是短期的,不可能評估幾十年后它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與此同時,轉基因食品的道德風險也逐漸浮出水面。2008年,塔夫茨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中國湖南秘密進行了“黃金大米”實驗。然而,被測試食用這種食物的兒童沒有被透露任何相關信息。這是嚴重違反學術道德的行為,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
在過去的二十年里,轉基因食品增加了全球200多萬噸大豆和大約400萬噸玉米的收入。
誠然,轉基因技術確實帶來了一些好處,使許多發(fā)展中國家的農民能夠在不同的土地條件下收獲糧食,并確保許多經濟落后國家的人民能夠有足夠的食物和生活。同時,種植高效高產作物可以減緩溫室效應對環(huán)境的影響。
然而,這種收獲是基于未知的風險。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代表Awa Aidala在2014年接受專訪時提到,反對者提出的風險理論不容忽視。比如過敏的可能性,比如基因修飾對人體和自然環(huán)境的不良影響。
對轉基因食品不能太謹慎。
如今,隨著基因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科學家們不斷探索基因編輯與轉化的邊界。前段時間,世界上第一個帶有基因編輯的嬰兒在巨大的爭議中誕生。我們不能強迫科技落后發(fā)展,但可以用倫理審查等各種方式,讓科技真正對人類有益,不至于失控。
雖然有一些反轉基因組織認為美國這項新規(guī)在標簽形式和內容的要求上過于寬松,但我們也看到,作為全球最大的轉基因食品國,美國政府也在努力讓以轉基因作物為代表的食品信息更加透明。對此,美國大豆協會發(fā)表聲明稱,美國大豆種植者很高興美國農業(yè)部“花時間以正確的方式建立了這項新規(guī)定”。
高科技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在享受轉基因作物好處的同時,我們也需要控制風險。每一種轉基因作物的誕生和上市都要經過長期嚴格的風險評估和社會倫理評估過程。市場上任何轉基因的負面影響也應及時報告和跟蹤。畢竟,日用品是每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轉基因食品不能太謹慎。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