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志上,斯德哥爾摩大學的天文學家揭示了熱核超新星爆炸的起源。強烈的氦發(fā)射線和第一次在無線電波中探測到這種超新星表明,這顆正在爆炸的白矮星有一顆富含氦的伴星。
斯德哥爾摩大學的研究人員發(fā)現了一顆熱核超新星,其起源可追溯到白矮星的一顆富氦伴星。首次在無線電波中檢測到超新星,揭示了導致 Ia 型超新星的性質和過程,這對測量宇宙的膨脹至關重要。這一發(fā)現有助于解決長期存在的問題,即導致白矮星爆炸的過程及其前身的性質,此處確定為一顆氦星,在白矮星爆炸前失去了大部分物質。
Ia 型超新星對天文學家來說很重要,因為它們被用來測量宇宙的膨脹。然而,這些爆炸的起源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雖然已經確定爆炸是一顆致密的白矮星以某種方式從伴星吸積了太多物質,但確切的過程和前身的性質尚不清楚。超新星 SN 2020eyj 的新發(fā)現證實伴星是一顆氦星,它在白矮星爆炸前失去了大部分物質。
雙星系統的藝術家印象圖,其中一顆致密的白矮星從富氦的供體伴星吸積物質,周圍環(huán)繞著致密的塵埃狀星周物質。正是爆炸恒星與這顆伴星遺留下來的物質的相互作用,在 SN 2020eyj 的光譜中產生了強烈的射電信號和明顯的氦線。圖片來源:Adam Makarenko/WM Keck 天文臺
斯德哥爾摩大學天文學系博士后、該論文的第一作者 Erik Kool 解釋說:“一旦我們看到與來自伴星的材料發(fā)生強烈相互作用的特征,我們就試圖在無線電發(fā)射中檢測到它。” “無線電探測是第一顆 Ia 型超新星——這是天文學家?guī)资陙硪恢痹噲D做的事情。”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