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發(fā)現(xiàn),社會性與亞洲象的壓力有關。例如,孤獨會增加雄性大象的壓力水平,而有嬰兒在場會降低雌性大象的壓力水平。
社會行為在群居哺乳動物中很常見。眾所周知,擁有朋友或其他強大社會紐帶的人類可以體驗到諸如改善健康、延長壽命和降低疾病風險等好處。這些關系可歸因于降低循環(huán)糖皮質激素(也稱為“應激激素”)的潛在影響。
但是社會行為如何與其他物種的壓力相關聯(lián)呢?我們對其在長壽動物中的機制的理解主要基于對人類和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研究。亞洲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之一,有著非常復雜的社會生活。
“我們調查了生活在緬甸自然棲息地的 95 頭亞洲木材大象的社會世界的四個不同方面。這些大象在木材行業(yè)工作,他們將原木拉出森林。但是,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空閑在它們的自然棲息地中,木象可以表達它們的許多自然行為,而在動物園等完全圈養(yǎng)的系統(tǒng)中通常不是這種情況。這是一個獨特的研究環(huán)境和種群,使我們能夠研究許多生活在自然環(huán)境中的大象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圖爾庫大學生物系的 Martin Seltmann 博士說。
和人類一樣,孤獨的大象似乎更有壓力
每頭大象都與大象管理員一起工作,這種關系可以持續(xù)一生。因此,馴獸師非常了解他的大象的行為,并能夠提供有關其與其他大象社交互動的詳細信息。
從 2014 年到 2018 年,科學家們詢問處理者他們的大象是否有朋友,或者他們是否更喜歡獨處。此外,該團隊還評估了大象工作組的規(guī)模,以衡量社會群體的規(guī)模、工作組內的雄性和雌性數(shù)量以及該組中是否存在小象。此外,研究人員還評估了大象糞便樣本中應激激素的濃度。
“我們發(fā)現(xiàn),當雄性大象沒有朋友時,以及在雄性多于雌性的社會群體中時,雄性大象表現(xiàn)出更高水平的壓力。當社交群體中有嬰兒時,雌性大象表現(xiàn)出更低水平的壓力。社會群體與男性和女性的壓力荷爾蒙水平無關,”該研究的合著者 Martin Seltmann 和 Virpi Lummaa 教授說。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