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Jeff Conn、Lee E. Limbird 藥理學主席、康恩實驗室前研究生James Maksymetz以及沃倫神經科學藥物發(fā)現中心的其他合作者領導的一項新研究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發(fā)現了一種蛋白質,已知作為 mGlu1,作為精神分裂癥新療法的潛在靶點。
精神分裂癥影響了全球約 1% 的人口,歷史上一直難以治療。目前臨床批準的抗精神病藥可有效減少某些患者的幻覺和妄想等“陽性癥狀”,但無法治療“陰性癥狀”,例如社交退縮、缺乏動力和與疾病相關的認知缺陷。Maksymetz 說,這項新研究的重點是確定一種治療陽性和陰性癥狀的新方法。
精神分裂癥被認為是由于連接神經元回路或神經元組的中間神經元功能失調并停止調節(jié)神經元活動而導致的大腦前額葉皮層區(qū)域變得異?;钴S。Conn 的團隊試圖調節(jié)這些細胞的活動。
在將 mGlu1(代謝型谷氨酸受體亞型 1 的縮寫)確定為潛在的藥物靶點后,他們用一種增強其功能的化合物:一種正變構調節(jié)劑對其進行了測試。PAM 之前由 Conn 與 WCNDD 的其他實驗室密切合作開發(fā),包括大學化學和藥理學教授Craig Lindsley和藥理學副教授Colleen Niswender的實驗室。使用這種化合物,他們發(fā)現增強 mGlu1 的活性可以選擇性地增加特定抑制性中間神經元的活性,恢復它們抑制它們控制的神經元回路的能力。
此外,研究人員發(fā)現,通過使用 PAM,人類患者精神分裂癥的特征癥狀得到了逆轉。這些結果表明,使用 PAM 來增強 mGlu1 活性是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有效方法。
為什么重要
精神分裂癥是一個重要的臨床和社會問題。“治療反應不足以及未能解決'陰性癥狀'和認知缺陷會導致患者預后不佳,”馬克西梅茨說。“而且它們給美國和全球經濟帶來了巨大的財政負擔。”
研究人員希望這種新穎的治療策略“最終可以為患者提供緩解,讓他們重新融入社會并為社會做出貢獻,并減輕我們醫(yī)療保健系統(tǒng)的負擔。”這項研究的結果特別令人興奮,因為該藥物可以逆轉工作記憶缺陷,這是目前尚無治療方法的精神分裂癥的標志。
今天的精神分裂癥藥物治療是半個世紀前偶然發(fā)現的,并不是源于對疾病生物學的良好理解。數十年的臨床發(fā)現提高了研究人員對該疾病生物學基礎的理解,為開發(fā)靶向性更好、更有效的藥物打開了大門。“我們推斷,如果我們通過增強這些中間神經元的功能來解決潛在的疾病生物學問題,那么我們可能能夠挽救與前額葉皮層功能障礙相關的認知缺陷,”Maksymetz 說。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