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二十年里,顯微鏡在速度和分辨率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然而,細胞結構本質上是三維的,傳統(tǒng)的超分辨率技術通常在所有三個方向上都缺乏必要的分辨率來捕捉納米尺度的細節(jié)。由哥廷根大學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包括美國維爾茨堡大學和美國癌癥研究中心,研究了一種超分辨率成像技術,該技術涉及結合兩種不同方法的優(yōu)勢以在所有三個維度上實現(xiàn)相同的分辨率;這是各向同性分辨率。結果發(fā)表在《科學進展》上。
盡管顯微鏡技術取得了巨大進步,但在所有三個維度的分辨率之間仍然存在顯著差距??梢钥s小這一差距并實現(xiàn)納米級分辨率的方法之一是金屬誘導能量轉移(MIET) 成像。MIET 成像的卓越深度分辨率與單分子定位顯微鏡的卓越橫向分辨率相結合,特別是與稱為直接隨機光學重建顯微鏡 (dSTORM) 的方法相結合。基于這種組合的新技術使研究人員能夠實現(xiàn)亞細胞結構的各向同性三維超分辨率成像. 此外,研究人員實施了雙色 MIET-dSTORM,使他們能夠在三個維度上對兩種不同的細胞結構進行成像,例如微管和網(wǎng)格蛋白涂層凹坑——細胞內的微小結構——它們一起存在于同一區(qū)域。
“通過結合已建立的概念,我們開發(fā)了一種用于超分辨率顯微鏡的新技術。它的主要優(yōu)點是盡管使用相對簡單的設置,但它可以在三個維度上實現(xiàn)極高的分辨率,”該研究的第一作者 Jan Christoph Thiele 博士說。出版,哥廷根大學。“這將是一個強大的工具,具有眾多應用,可以以亞納米精度解析蛋白質復合物和小細胞器。每個能夠使用具有快速激光掃描儀和熒光壽命測量能力的共聚焦顯微鏡技術的人都應該嘗試這種技術,”Dr. 博士說。 Oleksii Nevskyi,通訊作者之一。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wǎng)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