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第二代電子計算機用什么器件,第二代電子計算機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自從1946年研制成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以后,電子計算機的發(fā)展過程握歷了幾代的變化:(一)第一代(1949一1956)特點:電子管計算機體系確立時代,器件采用其空電子管。
2、基本技術:提出程序存貯方式,采用二進制碼,考慮自動運算控制方式,發(fā)明變址寄存器,研制各種存貯器,確立程序設計概念等一系列計算機技術基礎。
3、(二)第二代(1956~1962)—1948年發(fā)明晶體管。
4、特點:確立輸入輸出控制時代,器件采用半導體晶體管。
5、基本技術:機器穩(wěn)定性提高。
6、磁芯存貯器和各種輔助存貯器使用更為發(fā)展。
7、采用中斷觀念,主要矛盾逐步轉向軟設備。
8、(三)第三代(1962~70年代)特點:采用集成電路(每個電路片有4一100個門)和軟設備系統(tǒng)化時代。
9、基本技術:以操作系就為中心,進行軟備系統(tǒng)化研究,成果之一即為分時系挽的研制,廣泛使用小型計算機。
10、(四)第四代(70年代開始)特點:采用大面積集成電路(每個電路片有l(wèi),000個門以上),毫微秒操作速度及10億位存貯容量。
11、硬設備和軟設備融合時代。
12、基本技術:硬設備不會有什么革命性的技術發(fā)展,所利用的是標準的集成電路技術,只是強調機器在拮構,體制、計算技術的高度利用和程序設計技巧方面有所變化。
13、(五)第五代特點:模擬人類視神經(jīng)控制系擾。
14、稱為“視感控器”或“空間電路計算機”。
15、基本技術:結構與功能和現(xiàn)有計算機概念完全不同,具有模擬——數(shù)字混合的機能,本身具有學習機理,能模仿人的視神經(jīng)電路網(wǎng)工作。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