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諸葛瞻的故事有哪些,諸葛瞻的故事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自報財產留清名———一代名相諸葛亮的廉潔故事三國時期,蜀國境內"刑法雖峻而無怨者",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蜀國名相諸葛亮嚴于律己,一身清廉使然.諸葛亮一生"撫百姓,示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深為其所動,之后跟隨劉備征戰(zhàn)南北,奇功屢建.劉備死后,諸葛亮"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蜀國國事,事無巨細,每必親躬.他5次親率大軍,北伐曹魏,與曹魏短兵相接.他嚴格要求子侄輩,不以自己位高權重而特殊對待.他親派侄兒諸葛喬與諸將子弟一起,率兵轉運軍糧于深山險谷之中.為此,他專門給其兄諸葛謹寫信說,諸葛喬"本當還成都",但"今諸將子弟皆得轉運","宜同榮辱".馬謖失街亭后,他引咎自責,上疏后主劉禪,"請自貶三等",從此更兢兢業(yè)業(yè),勤勉有加."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攬焉;所啖食不至四升."長期的廢寢忘食使他心力交瘁,積勞成疾,年僅54歲便英年早逝.諸葛亮以他的實際行動驗證了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諾言.諸葛亮生前,在給后主的一份奏章中對自己的財產,收入進行了申報:"成都有桑800株,薄田15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至于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諸葛亮去世后,其家中情形確如奏章所言,可謂內無余帛,外無贏財.諸葛亮病危時,留下遺囑,要求把他的遺體安葬在漢中定軍山,喪葬力求節(jié)儉簡樸,依山造墳,墓穴切不可求大,只要能容納下一口棺木即可.入殮時,只著平時便服,不放任何陪葬品.這就是一代名相諸葛亮死后的最高要求,其高風亮節(jié)實為可圈可點.。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