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春日朱熹古詩帶拼音版,春日朱熹古詩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春日 (宋·朱 熹 )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2、 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3、 注釋: 春日:春天。
4、 2、 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
5、 3、 尋芳:游春,踏青。
6、 4、 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7、 5、濱:水邊,河邊。
8、 6、 等閑:平常、輕易。
9、“等閑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10、 7、 東風(fēng):春風(fēng)。
11、 8 光景:風(fēng)光。
12、 簡析: 人們一般都認為這是一首游春詩。
13、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
14、 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
15、“泗水濱”點明地點。
16、“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了主題。
17、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
18、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
19、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fēng)光景物。
20、“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游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
21、第三句“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
22、“等閑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
23、“東風(fēng)面”借指春天。
24、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
25、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么能“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
26、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yīng)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
27、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28、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
29、朱熹未曾北上,當(dāng)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游春吟賞。
30、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xué),教授弟子。
31、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32、“萬紫千紅”喻孔學(xué)的豐富多彩。
33、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催發(fā)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fēng)。
34、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35、 賞析: 良辰探尋美景在泗水之濱,無限的風(fēng)光景物煥然一新。
36、輕易便能識得東風(fēng)的妖面,滿眼的萬紫千紅都是芳春。
37、 名句賞析——“萬紫千紅總是春。
38、” 首句點明出游的時令、地點,下三句寫“尋芳”的所見所識。
39、春回大地,詩人耳目一新。
40、正是這新鮮的感受,使詩人認識了東風(fēng)。
41、仿佛是一夜東風(fēng),吹開了萬紫千紅的鮮花;而百花爭艷的景象,不正是生機勃勃的春光嗎?詩人由“尋”而“識”,步步深化,統(tǒng)率全詩的則是一個“新”字。
42、但泗水在山東,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濱講學(xué)傳道;而南宋時那地方早已淪陷于金國,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來這是一首哲理詩。
43、詩中的“泗水”暗喻孔門,“尋芳”暗喻求圣人之道,“東風(fēng)”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導(dǎo)的“仁”。
44、這些意思如果用哲學(xué)講義式的語言寫出來,難免枯燥乏味。
45、本詩卻把哲理融化在生動的形象中,不露說理的痕跡。
46、這是朱熹的高明之處。
47、 作者背景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學(xué)家。
48、字元晦(huì),一字仲晦,號晦庵,別稱紫陽,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
49、他是宋代理學(xué)的集大成者,也寫過一些好詩,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觀書有感》等較著名。
50、 譯文 我選擇一個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觀花賞草來到泗水邊,只見無邊無際的風(fēng)光景物一時間都換了新顏。
51、隨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東風(fēng)的面貌,東風(fēng)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biāo)簽:
免責(zé)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