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中小學生自主學習平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一、滲透課改理念,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心理學家羅杰斯說過:“學習過程應始終以人為本,應堅信學習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發(fā)展自己的潛能,最終達到自我實現(xiàn)。
2、”因此,在教學中,要自覺滲透課改理念,善于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shù),克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三多”(即教師講得多、問得多、控制限制得多)和“三少”(即學生讀得少、練得少、自主探究得少)的弊病,讓學生在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上,運用已有的知識去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新知,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主角。
3、二、創(chuàng)設情境,實施愉快教學興趣是學習的動力。
4、教師應該努力激發(fā)兒童學習興趣,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自信心。
5、創(chuàng)設情境,讓每個同學都能踴躍參與,并能在參與中表現(xiàn)自我,提高自己。
6、實施愉快教學,營造輕松、歡樂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寓教于樂。
7、1 、讀一讀。
8、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9、”課堂上,教師一定要重視引導兒童進行讀書訓練,從讀中達到理解、消化、吸收的目的。
10、獲得讀書的本領(lǐng)--“字求其訓”“句求其義”“篇求其旨”。
11、品味語言,克服摒棄過去教師包辦代替式的講讀方法。
12、2 、說一說。
13、學生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教師可適當指導學生看圖講故事,理清文章的層次,明白事物的經(jīng)過,提高兒童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
14、如《小蝌蚪找媽媽》一課,教師引導學生看圖講述“小蝌蚪變成青蛙”的經(jīng)過。
15、這樣的說話訓練,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給了他們展示自我的機會,變“要我說”為“我要說”的學習態(tài)度。
16、3 、演一演。
17、組織兒童分角色表演,這是一種幫助兒童掌握課文內(nèi)容和語言特點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
18、在角色扮演中,教師應注意指導學生:當自己化身為課文中“人物”時,要考慮到“人物”的性格、語言和動作的特點。
19、如《坐井觀天》這一課,通過青蛙和小鳥的對話,使我們知道了青蛙的淺陋無知和小鳥的見多識廣。
20、在指導有感情朗讀的基礎(chǔ)上,再按小組分別扮演“小鳥”和“青蛙”,表演它們對話的情景。
21、比一比,誰能把“小鳥”和“青蛙”對話時的神態(tài)、語言表達地準確、充分。
22、學生便在這樣愉快的學習中,既掌握了知識,又受到了教育。
23、4 、議一議。
24、通過討論交流,互相探討,充分發(fā)揮小組協(xié)作精神,讓他們的各自智慧火花相碰撞,達成共識。
25、如教《烏鴉喝水》一文,有個學生反駁說:“烏鴉想的方法不好,烏鴉可以用吸管吸水呢!”有個學生建議說:“它用兩只手抱起瓶子也能喝到水。
26、”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議論紛紛,爭先發(fā)言,連平時膽小的學生也不甘寂寞,躍躍欲試,氣氛十分活躍。
27、5 、畫一畫。
28、教師要緊扣課文內(nèi)容,指導學生畫一畫關(guān)鍵的詞語,喚起合理的想象,加深對內(nèi)容和思想內(nèi)涵的理解。
29、如《驕傲的孔雀》一文。
30、孔雀象征一個驕傲自大、目中無人的人,為了突出這一個性特征,教師應指導學生畫出“抖動”“展開”“炫耀”“昂著頭”“挺著胸”“理也不理”等詞語,體會孔雀的驕傲神態(tài),使兒童明白做人應該戒驕戒躁,謙虛謹慎的道理。
31、三、課后延伸,養(yǎng)成良好習慣社會處處皆語文,社會生活處處用語文。
32、因此,教師應樹立“大語文觀”,讓學生從課堂走向課外,從校園走向校外,使語文成為一泓活水,在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中學語文,長才干,學做人。
33、引導學生深入生活,或到效外游玩,或上樹林原野采集標本,或參觀社區(qū),或?qū)W雷鋒做好事。
34、也可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設立圖書角,推薦好書讓學生閱讀,教給閱讀方法,開展讀書競賽,興趣小組等。
35、讓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實踐中出真知。
36、總之,新課改呼吁語文回歸自然,呼喚人的主體性。
37、為了讓課堂教學煥發(fā)出耀眼的光彩,讓語文成為一泓活水,成為學生愛學、會學的一門課程。
38、教師需要的是積極引導,大膽探索,讓自主學習化作暖暖的東風,吹來素質(zhì)教育的春天。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wǎng)站立場無關(guān)。財經(jīng)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gòu)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