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會計基本等式是編制什么的基礎,會計基本等式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是抽象的代表“資產負債表”的會計恒等式。
2、利潤=收入-費用,這是抽象的代表“利潤表”的會計等式。
3、而一般會計教材上寫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它的實質是告訴你“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之間存在的勾稽關系,那就是“利潤表”中的凈利潤(抽象成收入減費用)最終會歸屬到資產負債表的“所有者權益”中去,變成使所有者權益增加的因素。
4、所以你觀察這個等式的時候,心里要明白它表達的經濟關系的實質,而不要去糾結在某一時點每個要素的金額最后是否能相等。
5、不要簡單的從金額數(shù)量的角度去思考它,而要明白它所抽象出的經濟內涵。
6、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是分開的,因為資產負債表是“時點”報表,而利潤表是“期間”報表。
7、你如果簡單的根據(jù)這個公式把“期間”數(shù)據(jù)(收入、費用)加在“時點”數(shù)據(jù)(資產、負債、權益)上,這是沒有意義的,如果你缺乏明晰的會計理論功底的就很容易產生混淆。
8、下面給你轉一段關于這個式子的詳細闡述,你再理解一下:會計恒等式是指各個會計要素在總額上必須相等的一種關系式。
9、??? 會計等式(一)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即:資金運用=資金來源。
10、??? 該等式是會計記帳、核算的基礎,也是編資產負債表的基矗它表明了股東與債權人兩者在企業(yè)的資產中到底占了多大份額。
11、在負債不變時資產與所有者權益同方向變化。
12、所有者權益不變呢,資產就與負債同方向變化,而當所有者權益與負債都變化的時候,其資產的變化則等于兩者之和。
13、??? 會計等式(二)收入-費用=利潤(或虧損)即:得到的-付出的=賺的(或虧的)??? 企業(yè)的目標就是賺錢,只有取得的收入抵消為這筆收入所花的費用還有剩余,企業(yè)才算是盈利了。
14、??? 會計等式(三綜合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 企業(yè)在經營中,“收入-費用=利潤”中的利潤就表明現(xiàn)金流入大于現(xiàn)金流出,也就是企業(yè)資產增多,從另一個方面說,這一時刻負債不變,賺與賠都是股東的。
15、??? 新的所有者權益=舊的所有者權益+利潤=舊的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而,新資產=負債+新所有者權益=負債+舊的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 ??????? 我們不難看出第一個會計等式是反映企業(yè)資金運動的靜態(tài)狀況,也就是企業(yè)經營中的某一天,一般是開始日或結算日的情況;而第二等式反映的是企業(yè)資金運動的情況,所有的資產都是為了賺錢,而資產一旦運用并取得收入時,資產就轉化為費用,收入減去費用即為利潤,又叫凈收益。
16、凈收益又會做為資產用到下一輪的經營,于是就產生了等式三。
17、等式三并沒有破壞等式一,當利潤分配后,分成股東收益和一部分交稅后,等式三便消失了,又成了等式一。
18、所以會計六要素不管如何轉變,最后都會回到“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一等式。
19、在實際工作中要是等式不平了,那就說明記帳有錯。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