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五筆打字練習文章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非“冰燈” 默屬了。
2、不管是2003還是2013版,《冰燈》這篇文章很不錯。
3、把這篇文章打到100字每分鐘就差不多了。
4、文章如下: 冰燈是流行于中國北方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形式。
5、因為獨特的地域優(yōu)勢,黑龍江可以說是制作冰燈最早的地方。
6、傳說在很早以前,每到冬季的夜晚,在松嫩平原上,人們總會看到三五成群的農(nóng)夫和漁民在悠然自得地喂馬和捕魚,他們所使用的照明工具就是用冰做成的燈籠。
7、這便是最早的冰燈。
8、當時制作冰燈的工藝也很簡單,把水放進木桶里凍成冰坨,鑿出空心,放個油燈在里面,用以照明,冰罩擋住了凜冽的寒風,黑夜里便有了不滅的燈盞,冰燈成了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幫手。
9、后來,每逢新春佳節(jié)和上元之夜,人們又把它加以裝飾,而成為供人觀賞的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
10、清代《黑龍江外紀》里對此有過詳細的記載:“上元,城中張燈五夜,村落婦女來觀劇者,車聲徹夜不絕。
11、有鏤五六尺冰為壽星燈者,中燃雙炬,望之如水晶人。
12、”其時,冰燈在南方一些地方也相繼出現(xiàn)過。
13、乾隆、嘉慶年間,四川詩人張問陶曾寫過一首專門描寫冰燈的詩,題名就叫《冰燈》,詩云:“黑夜有炎涼,冰燈吐焰長。
14、照來消熱念,鑿處漏寒光。
15、影濕星沉水,神清月里霜。
16、三冬足文史,底用探螢囊。
17、”南京詩人金德榮在被謫戍新疆巴里坤時,在其古風長詩《巴里坤冰燈歌》中也詠嘆道:“雪山高與天山接,上有萬古不化雪。
18、朔風一夜結作冰,裁雪妙手搏為冰。
19、以礬入冰冰不化,以燭照冰光四射。
20、五里之內盡通明,半月能教天不夜。
21、元夕月輪照碧空,大千人入水晶宮。
22、” 哈爾濱是中國冰雪藝術的搖籃,哈爾濱冰燈馳名中外,飲譽華夏。
23、哈爾濱大規(guī)模有組織地制作和展出冰燈始于1963年,人們利用盆、桶等簡單模具自然冷凍了千余盞冰燈和數(shù)十個冰花,于元宵佳節(jié)在兆麟公園展出,轟動全城,形成了萬人空巷看冰燈的盛大場面。
24、至今許多老哈爾濱人回想起來仍然記憶猶新,感慨萬千。
25、這也是我國第一個有組織、有領導的冰燈游園會。
26、當時就有人即興作詞,來形容這“萬人空巷,盛極一時”的今古奇觀:“燈節(jié),燈節(jié),玉樹冰燈明月。
27、人山人海興濃,園北園南燭紅。
28、紅燭,紅燭,普照萬民同樂。
29、”冰燈是黑土地的特產(chǎn),是龍江人的驕傲。
30、從盆制冰景到一年一度大規(guī)模的冰燈游園會,哈爾濱冰燈藝術日趨成熟,它的影響和輻射早已使其馳名世界,風靡海內外。
31、1985年,勤勞智慧的冰城人民進一步挖掘冰雪熱能,開發(fā)冰雪資源,以蜚聲中外的冰燈游園會為中心,推出了以冰雪藝術、冰雪體育、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冰雪經(jīng)貿為內容的哈爾濱冰雪節(jié),把讓人畏懼的冰雪變成了寶貴的自然資源,給冰城之冬增添了盎然的春意。
32、以后每年的1月5日,便成為哈爾濱人民特有的地方性傳統(tǒng)節(jié)日,北方人改變了足不出戶的“貓冬”習慣,開始參加各種冰雪活動,哈爾濱之冬不再寂寞,哈爾濱的冬天熱了起來。
33、加油哦。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wǎng)站立場無關。財經(jīng)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