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廁所瓷磚脫落原因,廁神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傳說紫姑是漢族民間傳說中一個善良、貧窮的姑娘。
2、正月十五,紫姑因窮困而死。
3、百姓們同情她、懷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現(xiàn)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fēng)俗。
4、每到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
5、婦女們紛紛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廁所、豬圈和廚房旁邊迎接她,象對待親姐妹一樣,拉著她的手,跟她說著貼心話,流著眼淚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動,真實的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6、南朝劉敬叔著的《異苑》說:“紫姑本來是一戶人家的小老婆,因被大老婆嫉妒,于正月十五日氣憤致死,所以人們(在正月十五日)做成紫姑的形象來迎接她。
7、祝告說:‘子胥(說是紫姑的丈夫)不在家,曹夫人(說是大婦曹氏)已回娘家了,紫姑你可以出來。
8、’在廁所或豬圈邊迎接,如果手中紫姑的形象重些了,那就是廁神來了。
9、平昌縣一個姓孟的人曾經(jīng)在正月十五日這一天迎到紫姑,紫姑穿過屋子走了。
10、從那以后,在紫姑形象上就披了件舊的 衣巾,大概就是因為這個緣故吧!《洞覽》說:“高辛氏的女兒臨死的時候,說過:‘我一生愛好音樂,到正月可以用音樂來迎接我。
11、’”這又是另一樁關(guān)于迎接紫姑的傳說。
12、習(xí)俗傳說:廁所和豬圈里必須安靜,才能招致紫姑。
13、《雜五行書》說:“廁神的名字叫后帝。
14、”《異苑》講:“陶侃有一天夜晚上廁所,看見一個人自稱是后帝,穿一件單衣,戴平頭巾,對陶侃說:‘三年之內(nèi)不說,將來貴不可言。
15、’”(以后陶侃真的做了大官)莫不是后帝的神靈附托紫姑說了這話的吧!廁神的不同稱謂如山東鄒縣曰“邀廁姑”,廣東曰“請廁坑姑”,杭州曰“召廁姑”,蘇州、紹興稱“坑三姑娘”。
16、紹興有的是在灰倉里迎請,故稱“灰接姑娘”,蘇州有些是在門角邊 迎請,故叫“門角姑娘”。
17、有的則因取象之物不同,而給以不同名稱,如江西用瓜瓢象 征紫姑,故稱之為“瓜瓢姑娘”,同樣道理,浙江寧波稱“筲箕姑娘”,浙江海寧稱 “籮頭姑娘”,還有稱“笤帚姑”、“針姑”、“葦姑”者。
18、湖北監(jiān)利、陜西鳳翔等地 則直稱“紫姑”。
19、AJ總之,因迎請紫姑的方式、地點不同,紫姑廁神有種種不同的名稱。
20、 各地迎請紫姑的內(nèi)容和目的不外兩點。
21、一是占卜蠶桑及眾事。
22、劉侗等《帝城景物略》 謂“三祝”后,“神則躍躍,拜不已者,休(吉);倒不起,乃咎也。
23、”AK福建有些地 區(qū),從占卜吉兇之義又形成另一習(xí)俗。
24、清施鴻寶《閩雜記》云:“閩俗,婦女多善扶紫 姑神。
25、上諸府則在七月七日,稱為姑姑,下諸府則在上元夜,稱為東施娘。
26、又下(諸) 府未字少女,多于是日潛揭門前所貼春聯(lián),于紫姑前焚之,以為他日必得讀書佳婿。
27、” LB二是作“射鉤”之戲。
28、具體作法已不詳。
29、據(jù)《酉陽雜俎》《夢溪筆談》等載,還有請 紫姑作詩、寫字、下棋等游戲。
30、蘇軾的 子姑神記元豐三年正月朔日,予始去京師來黃州。
31、二月朔至郡。
32、至之明 年,進士潘丙謂予曰:“異哉,公之始受命,黃人未知也。
33、有神降于州之僑人郭氏之第,與人言如響,且善賦詩,曰:‘蘇公將至,而吾不及見也。
34、’已而,公以是日至,而神以是日去。
35、”其明 年正月,丙又曰:“神復(fù)降于郭氏。
36、”予往觀之,則衣草木,為婦人,而置箸手中,二小童子扶焉。
37、以箸畫字曰:“妾,壽陽人也,姓何氏,名媚,字麗卿。
38、自幼知讀書屬文,為伶人婦。
39、唐垂拱中,壽陽刺史害妾夫,納妾為侍書,而其妻妒悍甚,見殺于廁。
40、妾雖死不敢訴也,而天使見之,為其直怨,且使有所職于人間。
41、蓋世所謂子姑神者,其類甚眾,然未有如妾之卓然者也。
42、公少留而為賦詩,且舞以娛公。
43、”詩數(shù)十篇,敏捷立成,皆有妙思,雜以嘲笑。
44、問神仙鬼佛變化之理,其答皆出于人意外。
45、坐客撫掌,作《道調(diào)梁州》,神起舞中節(jié),曲終再拜以請曰:“公文名于天下,何惜方寸之紙,不使世人知有妾乎?”予觀何氏之生,見掠于酷吏,而遇害于悍妻,其怨深矣。
46、而終不指言刺史之姓名,似有禮者。
47、客至逆知其平生,而終不言人之陰私與休咎,可謂知矣。
48、又知好文字而恥無聞于世,皆可賢者。
49、粗為錄之,答其意焉。
50、其他典籍記載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司廁之神,亦稱紫姑。
51、但漢族民間傳說及有關(guān)記載不一。
52、《白澤圖》 云:“廁之精名曰依倚。
53、”①《雜五行書》云:“廁神名后帝。
54、”②南朝宋劉敬叔《異 苑》同此說,卷五記陶侃如廁,遇廁神后帝指示其未來事。
55、③唐牛僧孺《幽怪錄》云: “廁神名郭登。
56、”④蓋六朝時,廁神尚無一致的說法。
57、此后,由于漢族民間信仰紫姑的流行, 逐漸共稱紫姑為廁神。
58、紫姑之記載,亦首見于劉敬叔《異苑》卷五,曰:“世有紫姑神。
59、古來相傳,云是 人家妾,為大婦所嫉,每以穢事相次役,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
60、故世人以其日作其形, 夜于廁間或豬欄邊迎之。
61、祝曰:‘子胥不在,是其婿名也,曹姑亦歸,曹即其大婦也, 小姑可出戲。
62、’捉者覺重,便是神來。
63、奠設(shè)酒果,亦覺貌輝輝有色,即跳躞不住。
64、能占 眾事,卜未來蠶桑。
65、又善射鉤,好則大舞,惡便仰眠。
66、”⑤繼《異苑》之后,南朝宋東陽無疑《齊諧記》、 梁宗懔《荊楚歲時記》、隋杜臺卿《玉燭寶典》等,皆有關(guān)于紫姑的記述。
67、《齊諧記》 云:“正月半,……其夕則迎紫姑以卜。
68、”⑥《荊楚歲時記》云:“其夕(正月十五日)迎紫姑,以卜將來蠶桑,并占眾事。
69、”⑦《玉燭寶典》卷一云:“其夜迎紫姑以卜。
70、” ⑧他們除引錄《異苑》所記紫姑事外,又皆引錄《洞覽》《雜五行書》等所記后帝(帝 嚳女)事,似將紫姑與廁神后帝合二為一。
71、《荊楚歲時記》僅作疑是之辭,云:“將后 帝之靈,憑紫姑而言乎?”⑨《玉燭寶典》則作肯定之語,云:“將后帝之靈,憑紫姑 見女言也。
72、”AB可見從南朝初至隋代,在迎紫姑習(xí)俗的傳播過程中,已漸將紫姑與廁神后帝合二而一,紫姑也就成為廁神了。
73、大約至唐代,又出現(xiàn)了有關(guān)紫姑身世的描述。
74、《茶香室續(xù)鈔》、卷十九引《東坡集》 敘述一則紫姑降神與蘇東坡之問答,曰:“《東坡集》有仙姑問答一則云:‘仆嘗問三 姑(即紫姑之別稱——引者注),是神耶仙耶,三姑曰:曼卿之徒也。
75、欲求其事為作傳,三姑曰:妾本壽陽人,姓何名媚,字麗卿,父為廛民,教妾曰:汝生而有異,他日必貴 于人。
76、遂送妾于州人李志處修學(xué),不月余,博通九經(jīng)。
77、父卒,母遂嫁妾與一伶人,亦不 旬日,洞曉五音。
78、時刺史誣執(zhí)良人,置之囹圄,遂強娶妾為侍妾。
79、不歲余,夫人側(cè)目, 遂令左右擒妾,投于廁中。
80、幸遇天符使者過,見此事,奏之上帝,敕送冥司理直其事, 遂令妾于人間,主管人局。
81、余問云:甚時人?三姑云:唐時人。
82、又問名甚,不敢言其名。
83、 又問刺史后為甚官,三姑云:后入相。
84、又問甚帝代時人,姑云,則天時。
85、”《茶香室續(xù)鈔》作者俞樾曰:“按 此即世所謂坑三姑也,俗以正月望日迎紫姑,即其神也。
86、”陳耀文《天中記》卷四引 《顯異錄》記有夫婿之名,曰:“唐紫姑神,萊陽人也。
87、姓何氏,名媚,字器卿(他書 皆作麗卿),自幼讀書辨利。
88、唐垂拱三年(687年),壽陽刺史李景納為妾,妻妬殺之于 廁,時正月十五日也。
89、后遂顯靈云。
90、”在南朝宋時即已出現(xiàn)的紫姑(據(jù)《異苑》云 “古來相傳”看,此故事的出現(xiàn)可能還在此前),到了唐后卻有一個在唐代作刺史的夫 婿,并有了籍貫、姓名等,無疑為后人所增益。
91、不僅如此,又改《異苑》所云“感激而 死”為被其“妻妬殺之于廁”,似更能引起人們的同情而益加敬仰。
92、清俞正燮《癸巳存 稿》亦引《顯異錄》上段文字,但又加了“上帝憫之,命為廁神”的結(jié)語。
93、于元代成書 明代略有增纂的《道藏·搜神記》和《三教搜神大全》,采用以上記載為紫姑作傳, 《搜神記》在其基礎(chǔ)上添寫紫姑靈異事跡。
94、云:“其(指李景)妻妬之,遂陰殺之,置 其尸于廁中。
95、魂繞不散,如廁,每聞啼哭聲,時隱隱出現(xiàn),且有兵刀呵喝聲。
96、自是大著 靈異。
97、”舊時漢族民間對紫姑神的信仰很普遍,許多地方都有“迎紫姑”的活動。
98、不過迎 請的方式各不相同。
99、《異苑》《齊諧記》皆稱:于正月十五日夜,作其形,衣以敗衣, 于廁間或豬欄邊迎之。
100、《稽神錄》云:“正月望夜,江左風(fēng)俗,取飯箕,衣之衣服,插 著為嘴,使畫粉盤以卜。
101、”《游宦紀聞》云:“請紫姑,以著插筲箕,布灰桌上畫之。
102、” 明劉侗等《帝城景物略》云:“望前后夜,婦女束草人,紙粉面,首帕衫裙,號稱姑 娘(即紫姑),兩童女掖之,祀以馬糞,打鼓歌馬糞薌歌。
103、”迎請的地點各地也不盡 一致,但大都在廁間,故皆以“廁”命名。
104、如山東鄒城曰“邀廁姑”,廣東曰“請廁坑姑”,杭州曰“召廁姑”,蘇州、紹興 稱“坑三姑娘”。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zé)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wǎng)站立場無關(guān)。財經(jīng)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gòu)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fēng)險自擔。 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