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古琴譜怎么讀,古琴樂譜中的字怎么看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古琴上的譜字也叫減字譜,減字譜的譜字,也就是指法符號,大多和現(xiàn)代漢語相吻合,現(xiàn)分三類敘述如下:(1)古琴右手指法符號彈琴是用左手按弦,右手彈弦,彈的部位,一般在岳山與一徽之間,高音區(qū)的按音亦可在一徽左右,以便取音柔和。
2、右手向徽彈出叫“出”,向身彈入叫“入”。
3、不論彈入彈出,都略傾向琴面,音較豐滿。
4、且入弦勿深,一般不要超過指尖或甲背的三分之一。
5、彈弦只用大、食、中、名四指,小指禁而不用故叫禁指。
6、四個指頭分別向兩個方向彈入彈出,產生了擘、托、抹、挑、勾、剔、打、摘等八種指法,叫右手基本八法,其余復合指法、特殊節(jié)奏及和聲指法,都是由這八種基本指法演變或組合而成。
7、尸(擘):用大指甲背彈入,大指中末二節(jié)微彎,仰臥掌下,彈時急倒豎,虎口放開,其運動在中節(jié)與腕力并用。
8、食中名三指平直,中節(jié)粘連,末節(jié)參差。
9、禁指微翹,甲尖稍仰。
10、乇(托):大指倒豎,虎口張開,先肉后甲,向外托出。
11、其運動在中節(jié)與腕力并用。
12、彈后大指仍伏掌下,食中名三指平直,中指中末二節(jié)稍低于食名二指,指縫稍開,禁指如前。
13、木(抹):用食指彈入,先肉(觸弦)后甲(撥弦)。
14、食指屈其根節(jié),伸其中末二節(jié),大指中末二節(jié)微彎,側伏于食指下,指尖距食指約一弦。
15、每抹入必將食指箕斗落在大指甲尖抵住。
16、其運動在食指中末二節(jié)之力。
17、中名二指俱平直,指縫稍開,高低參差,禁指如前。
18、(挑):用食指甲背彈出。
19、食指屈其中末二節(jié),大指微彎,以甲尖抵住食指箕斗,向外挑出。
20、其運動在食指中末二節(jié),大指幫貼用力。
21、中名二指微彎,余勢與抹同,禁指如前。
22、勹(勾):用中指彈入,先肉后甲。
23、中指屈其根節(jié),堅直其中末二節(jié),大指側伏于中指下。
24、每勾入必使中指末節(jié)落在大指甲尖抵住,并可擱在下一根弦上。
25、其運動在中指堅勁之力。
26、食名二指平伸,高于中指,禁指如前。
27、(剔):用中指甲背彈出。
28、中指屈其中根末節(jié),與大指作圈形,以大指甲尖抵住箕斗。
29、其運動如挑法。
30、食名二指微彎,高于中指,禁指如前。
31、丁(打):用名指彈入,先肉后甲。
32、名指屈其根節(jié),伸其中末二節(jié)。
33、其運動在根節(jié)屈伸之力打入,食中二指粘連伸直,高于名指。
34、大指則張開虎口,直其中末兩節(jié),作八字形。
35、禁指如前。
36、(摘):用名指甲背彈出。
37、名指屈其中根末節(jié),.與剔相似,唯不用大指抵住。
38、其運動在于名指根末二節(jié)之力。
39、食中二指粘連微彎帶俯,大指微屈其中末二節(jié),虎口稍開。
40、禁指如前。
41、(2)古琴左手指法符號古琴左手按弦,也同樣只用大食中名四指,小指仍禁而不用。
42、左手指法極為豐富,根據(jù)它們的作用和效果,可分為五類:左手主要指法,表示用哪個手指和用什么手法按弦,有大、食、中、名、跪、散、泛等。
43、此外還有上下進退等走音指法;有罨、虛罨、捐起、帶起、放合等打弦?guī)野l(fā)音指法;更有吟、猱、綽、注等裝飾指法;還有左右手復合指法。
44、現(xiàn)分述如下:大(大指):大指末節(jié)微屈,側伏于食指下,虎口半開,用側面按在弦上。
45、大指按弦有兩個部位,一是半甲半肉處,一是骨節(jié)處,當兩弦連彈時,兩部位就要兼用。
46、按弦時食中二指粘連微彎,名指微彎帶俯,禁指微翹,甲尖稍仰。
47、亻(食指):食指自然的平按在弦上,用箕斗處按。
48、食指按弦多用于彈泛音的時候。
49、此外有時與大指同用,大指用半甲肉處按內弦,食指用箕斗左側按外弦。
50、中(中指):屈其根節(jié),伸直其中末節(jié),用箕斗處偏左按于弦上,食名二指平伸,大指側侍,禁指如前。
51、夕(名指):屈其中節(jié),務必凸出末節(jié),于箕斗處左側按之,大食中禁四指如前。
52、中指絕不可壓在名指上幫助用力。
53、?(跪指):名指屈其中節(jié),跪其末節(jié),用指背跪按弦上。
54、按法有兩種,或用甲背,或用骨節(jié)處,都要用左側按。
55、跪指多用于中上準音。
56、艸(散音):單用右手彈空弦,左手不按,可用中指虛點在十徽上。
57、(泛音):右手彈弦,左手對準徽位輕點弦上,得音極清。
58、其法有二:一則左指離弦極近,彈時弦躍,觸指自成泛音,喻為“粉蝶浮花”。
59、一則彈時左指輕點,一點即起,亦成泛音,喻為“蜻蜓點水”。
60、彈泛音時,右手要靠近岳山,得音才清亮。
61、對零散的泛音,譜字上才用泛音符號。
62、(泛起):琴曲開頭和結尾處,常用泛音,有時在散音或按音曲調的中間,也常插入一兩旬或一段泛音。
63、此時用"JA’’符號表示此后的譜字,都應彈成泛音。
64、(泛止):用在一段或一兩句泛音終止的地方。
65、上:按彈得聲后,左手指按弦由本位向岳山走上一位得聲,右手并不再彈。
66、連上兩次者為二上。
67、下:按彈得聲后,左手指按弦由本位向龍齦走下一位得聲,右手并不再彈。
68、連下兩次者為二下。
69、(進復):于按彈得聲后,由本位上走一位得聲叫進,又回歸本位叫復,連原彈一共三聲,一實兩虛。
70、進復兩次的叫雙進復。
71、(退復):于按彈得聲后,由本位走下一位得聲叫退,仍上歸本位叫復。
72、退復兩次的,叫雙退復。
73、(分開):先于按位彈得一聲,然后走上一位得一聲,再回歸本位又彈一聲。
74、兩實一虛,總共三聲。
75、前后分彈兩次,中間走上一次,故叫分開。
76、(摺起):大指按上位得聲后,名指接按下位,同時大指將弦播起發(fā)聲。
77、摺的彈法是用大指甲的邊緣將弦向上向內一撥,名指仍然按實。
78、(爪起),大指按彈后,甲尖將弦爪起,得一散音,叫做爪起。
79、(帶起):名指按彈后,指尖將弦?guī)穑靡簧⒁?,叫做帶起?/p>
80、(放合):名指按彈后,將弦放出得一散音,同時急按次弦右彈,與放出之音相合如一聲。
81、(同聲):也叫帶合,彈法是名指按彈之后,把弦?guī)?,同時右手指彈另一弦的散音如同一聲。
82、(應合):于按彈后,左指或上或下,走手有聲,以應右手彈別弦之聲,叫應合。
83、拙(推出):中指按彈后,指頭推弦向外,得一散音,較帶起為重,專用于一弦。
84、(罨):名指按彈之后,大指在上一音位上擊弦有聲叫罨。
85、勿須擊響琴面。
86、(虛罨):不按不彈,用大指或名指在需要的弦和音位上一罨得聲叫虛罨。
87、(虛點)同。
88、(虛按):彈時得聲之后,乘聲未歇,用指浮按弦上,以遏余響。
89、(吟):指頭于按彈得聲之后,隨肘臂的振動而左右動蕩,往來分余,約四五轉,如吟哦一樣,取音貴圓活,用力在肘臂。
90、犭(猱):指頭于按位得聲之后,隨手腕左右擺動。
91、如物之有伸縮力,隨伸隨縮,連而不斷。
92、動蕩幅度較大,約過二三分,來回兩三轉,取音貴蒼勁,運指純用腕力。
93、卜(綽):上滑音。
94、由位下少許,斜勢按上到位,乘此彈出得聲叫綽。
95、氵(注):下滑音。
96、由位上少許,斜勢按下至位,乘此彈出得聲叫注。
97、立(撞):按位已彈得聲,用指急撞上少許,速回歸原位再得一聲。
98、一般是把一聲劃為兩聲,也有少數(shù)如急進復。
99、(喚):多數(shù)琴譜都認為,乘右彈時綽上二分,逗其音下過本位二分,速上本位,凡音兩折,如鳩鳴喚雨之聲。
100、有如回音。
101、唯《琴學入門》則解釋為“乘下音而上,又接上音而疾下,如反撞急進復之意。
102、”又似逆回音。
103、豆(逗):于急綽略至過位之際,速迎其彈聲以出本位之音叫逗。
104、運指與撞相似,只是撞用于彈后,與正音分離為二;而逗用于甫彈時,與正音合而為一。
105、史(使):右手彈弦,左手用逗叫逗;右手不彈,左手在走手音中用逗叫使。
106、于按彈得聲后,指上一位或二位,再作吟猱,并撞(即使也),復下本位。
107、(掏撮三聲):左手名指按弦,大指先罨后摺,再用右手一撮,左手再罨摺兩次,最后右手一撮,共得八聲。
108、(摺拔刺三聲):與上例相同,唯此次不用撮而用撥刺。
109、(3)古琴附注符號有些減字符號,與左右手指法沒有直接關系,只是為了說明曲調的輕重疾徐、反復、休止等,或對琴譜的組織結構以及演奏技法作些說明注解,這些減字符號叫做附注符號。
110、這些符號,一般都有現(xiàn)成的音樂術語、音樂符號與之相對應,在改進記譜中,都可被取代。
111、擴展資料:古琴記譜據(jù)統(tǒng)計,現(xiàn)存的古琴曲中有三千多首是古代流傳至今的曲目,這筆豐厚的遺產使古琴成為當今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一件樂器。
112、而這都要歸切于古琴獨特的記譜法——減字譜記譜法。
113、唐代以前,古琴的樂譜是用文字記載的,稱為文字譜,極其繁復。
114、一個指法要用一句話記錄,一首曲子記下來往往比一篇文章還要長。
115、鑒于這個原因,晚唐一個名叫曹柔的人發(fā)明了減字譜,即在文字譜的基礎上,將一句話中的關鍵字摘出,每字各取簡潔的一部分,再將這幾個部分拼為一個“字”。
116、減字譜實際上就是指法譜。
117、因此,唐代之后的大量琴曲都流傳到了今天,而唐代之前的琴曲大部分則失傳了。
118、目前所知的中國最古老的一份古琴樂譜是古琴曲《碣石調·幽蘭》的譜子,相傳為南朝梁代的丘明傳譜,它也是流傳到今天惟一的一份文字譜,為唐朝手寫卷,原件現(xiàn)存于日本東京博物館。
119、減字譜的指法符號,是由文字譜的譜字減筆縮寫而來的,開始較繁,各譜使用也不一致。
120、經歷代琴家的改進,廢棄不用的,歸并同類的,簡化復雜的,逐步統(tǒng)一起來,到清末已相當規(guī)范。
121、《琴學入門》所用的譜字,僅112個,其他各譜也大體相同。
122、在改進記譜后,還可減去一半,大約采用四五十個符號,就可以代替。
123、精簡部分,大多是右手的復合指法和左手的裝飾指法。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