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太學生是什么職位,太學生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太學】中國封建時代的教育行政機構和最高學府。
2、魏晉至明清或設太學,或設國子學(監(jiān)),或兩者同時設立,名稱不一,制度也有變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貴族子弟的最高學府,就學的生員皆稱太學生、國子生。
3、《張衡傳》:“因入京師,觀太學。
4、”《送東陽馬生序》:“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
5、” 你說得可以參考以下考試的規(guī)模來確定 【童生試】也叫“童試”;明代由提學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學政主持的地方科舉考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后取得生員(秀才)資格,方能進入府、州、縣學學習,所以又叫入學考試。
6、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
7、《左忠毅公逸事》“及試,吏呼名至史公”,這里就是指童生試,在這次考試中左光斗錄取史可法為生員(秀才),當時史可法二十歲。
8、《促織》“邑有成名者,操童子業(yè)”,“操童子業(yè)”是說正在準備參加童生試。
9、 【鄉(xiāng)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秋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闈,考場)。
10、主考官由皇帝委派。
11、考后發(fā)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jie)元。
12、 【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
13、考試由禮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總裁,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jiān)監(jiān)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14、 【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
15、實際上皇帝有時委派大臣主管殿試,并不親自策問。
16、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
17、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一、二、三甲統(tǒng)稱進士。
18、 這樣看來初中畢業(yè)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相當于童試生,就是秀才。
19、高中畢業(yè)是鄉(xiāng)試生,相當于舉人。
20、上了大學就是到了會試的時候了,出來的就是狀元什么的,是貢士。
21、到了進士,明顯的感覺到有考研的意思了,進士也就相當于碩士或者博士 至于太學生,那根本不在其列,他是最高的學府,我認為相當于中科院的地位,所以太學生就是院士了!。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wǎng)站立場無關。財經(jīng)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