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納什大學 (Monash University) 的一項新研究顯示,澳大利亞一項旨在幫助患有癲癇癥的孕婦的登記冊幫助大幅減少了死產和先天缺陷(例如脊柱裂)的數量,以及由此給社區(qū)帶來的成本。
這篇發(fā)表在同行評審期刊《神經病學》上的論文分析了澳大利亞懷孕登記對社區(qū)的經濟效益,該登記已經運行了二十多年。
作為全球為數不多的同類機構之一,全國范圍內的自愿登記收集了孕婦或最近分娩的婦女的信息,以確定哪些抗癲癇藥物對嬰兒最安全,同時也保護準媽媽免受癲癇發(fā)作。
據估計,澳大利亞有超過 150,000 人患有癲癇癥,而抗癲癇藥物是治療癲癇癥的基石。然而,其中一些藥物會增加不良妊娠結局的風險,例如死產或嚴重的胎兒畸形。
主要作者 Zanfina Ademi 副教授表示,該登記冊的目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促進臨床護理和管理的改進,并為知識和增進理解做出貢獻。
莫納什大學領導的這項研究比較了兩類患有癲癇癥超過 20 年至 2019 年的女性。假設第一組已注冊登記,而另一組則沒有。
“我們研究了登記冊在防止不良妊娠結果方面的有效性,以及這種負面結果給社會帶來的成本,”阿德米副教授說。
“有趣的是,我們估計登記冊收集的信息導致 20 年來死產減少了 1,147 例。”
該研究還表明,由于登記,出生時有缺陷的嬰兒減少了約 5,500 例,流產減少了近 2,700 例。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