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山海經(jīng)作者簡介,山海經(jīng)是誰寫的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山海經(jīng)》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奇書之一。
2、它有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山海經(jīng)》為述圖之書。
3、 劉錫城在《全像山海經(jīng)圖比較》(1)序言中指出:“東晉詩人陶淵明的“流觀山海圖”(《讀山海經(jīng)13首》)、學者郭璞的“圖亦作牛形”和“在畏獸畫中”的記載和論述,說明早在2000多年前的戰(zhàn)國時代,曾有“山海圖”流行于世。
4、而且據(jù)說《海經(jīng)》部分是圖在先、文后出,因而“以圖敘事”的敘事方式,至少在戰(zhàn)國時代就已形成一種文化傳統(tǒng)”。
5、馬倡議(2)也認為:“《山海經(jīng)》的母本可能有圖,它(或其中一些主要部分)是一部據(jù)圖為文(先有圖后有文)的書,古圖佚失了,文字卻流傳了下來,這就是我們所見到的《山海經(jīng)》。
6、” 劉宗迪(3)寫道:“《海經(jīng)》的荒誕色彩和神話色彩,與這本書的特殊來歷息息相關(guān),這本書的來歷在古代典籍中是獨一無二的,簡單地講,這本書是述圖之作,也就是說,我們今天看到的《海經(jīng)》,先有圖,后有書,書中的內(nèi)容是對一幅圖畫中內(nèi)容的寫照。
7、《山海經(jīng)》中的文字多靜態(tài)的刻畫,而少動態(tài)的敘述,多記空間方位,而少間時間進程,其述圖特點可謂一目了然,其實,前人早就注意到了這一點,最早指出這一點的是宋代學者朱熹,但前人在這一點上都有同一個誤解,即認為整部《山海經(jīng)》包括《山經(jīng)》都是有述圖的。
8、實際上,像《山經(jīng)》那樣包羅萬象的博物學知識是不可能在圖中畫出來的,更何況其中還記載了很多動物的聲音、習性等等,這些內(nèi)容又如何能用圖畫表現(xiàn)出來呢?除非古時候已經(jīng)有了現(xiàn)在這樣的多媒體技術(shù)。
9、不過,《海經(jīng)》所憑借的圖畫早就佚失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山海經(jīng)》中都有插圖,怪怪奇奇,琳瑯滿目,那只是后人根據(jù)書中的內(nèi)容想象增補的,與我說的古圖完全不是一回事”。
10、 第二,《山海經(jīng)》保留了大量遠古時期的史料。
11、 《山海經(jīng)》歷來被大多數(shù)人認為“荒誕不經(jīng)”。
12、連敢于打破《尚書》束縛,將中國上古史推至炎黃二帝的史學家司馬遷都說“至《禹本紀》《山海經(jīng)》所有怪物,馀不敢言之也”。
13、形成這種看法的原因似乎與《山海經(jīng)》由圖到文字的成書過程有關(guān)。
14、例如《海外東經(jīng)》記載“工蟲在其北,各有兩首。
15、一曰在君子國北”。
16、根據(jù)《山海經(jīng)》先有圖后有書的成書過程推測,《山海經(jīng)圖》上在君子國的北方畫有一個彩虹的“虹”字,表示該地經(jīng)常見到彩虹。
17、當時的圖像文字應該類似甲骨文的虹字,是彩虹的圖像,兩端有首(見熊國英著《圖示古漢字》)。
18、而后來古人根據(jù)《山海經(jīng)圖》著《山海經(jīng)》時,時間已經(jīng)過了幾百年,而著者并不見得一定是文字學家,這時彩虹的虹字已經(jīng)成為“工蟲”的樣子,因此將彩虹描述為工蟲,并望文生義將其描述為“各有兩首”,使后人無法知道到底敘述的是天邊的彩虹呢,還是描寫一只有兩個頭的怪物。
19、所以就連司馬遷也說“馀不敢言之也”。
20、 也正因為《山海經(jīng)》的所謂荒誕不經(jīng),幾千年來該書既不為正史所載,也不為諸子所傳,因而也很少被后人改動,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書的風貌和許多珍貴的遠古資料和信息。
21、 第三,《山海經(jīng)》與東方夷族有關(guān)。
22、 金榮權(quán)(4)在“帝俊及其神系考略”一文中指出:“帝俊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是一個謎一般的神性人物,他的事跡既不為正史所載,也不為諸子所傳,只見于《山海經(jīng)》之中,尤其集中反映在“大荒”、“海內(nèi)”兩經(jīng)之中。
23、究其神系淵源與脈略,顯不屬于炎帝世系,也不隸屬于黃帝世系,是與炎、黃兩大神系并存的第三神系”。
24、“關(guān)于帝俊在中國古代諸神中的地位,今天眾說紛紜,然一般認為帝俊當是上古時代東方民族的祖先神,這種看法是一致的,因為《山海經(jīng)》記載的帝俊活動地及其子孫之國大多在東方”。
25、 徐旭生(5)說:“帝俊這個人物,在《山海經(jīng)》里面,可以說是第一顯赫的了。
26、里面載他的事,多至十六(在《經(jīng)》里面只有帝顓頊多至十七事,可是他與九嬪葬處一事三見,那只剩下十五事。
27、此外黃帝十事,炎帝四事,帝嚳三事,帝堯二事,帝舜九見八事,帝丹朱二事,帝江一事,帝鴻一事。
28、其余的人沒有帝稱)”。
29、通過這十六項的帝俊故事可以看出,第一,他東西南北,無所不至;第二,古代重要的大發(fā)明,差不多全出于他的子孫;第三,包括姬姓、姜姓、姚姓在內(nèi)許多氏族都是由他分出;第四,太陽是他的兒子,月亮是他的女兒,在他之下有“人面、犬耳、獸身,珥兩青蛇,名曰奢(she)比尸”的神人和“五采之鳥”的“下友””。
30、 西漢劉向(歆)《上〈山海經(jīng)〉表》(6)說:“《山海經(jīng)》者,出于唐虞之際,……禹別九州,任土作貢,而益等類物善惡,著《山海經(jīng)》”,后人大多從其說。
31、清畢沅《〈山海經(jīng)〉新校正序》稱《山海經(jīng)》相傳“作于禹益,述于周秦”。
32、但后人研究認為,《山海經(jīng)》非一人所作,有出自周人、齊人、楚人之說。
33、而劉宗迪(7)認為,盡管“古人關(guān)于禹益作《山海經(jīng)》的說法雖不可信,但可能也不是空穴來風”。
34、自古以來,“神不禋非類,民不祀非族”,《山海經(jīng)》中的某些史料特別是反應帝俊神系事跡的人文歷史地理資料來自東夷伯益或者伯益的族團應該無大誤。
35、 第四,《山海經(jīng)》有兩部分組成。
36、 顧詰剛(8)認為:“《山海經(jīng)》則至今流傳,其中《山經(jīng)》和《海經(jīng)》各成一體;《海經(jīng)》又可分為兩組,一組為《海外四經(jīng)》與《海內(nèi)四經(jīng)》,一組為《大荒四經(jīng)》與《海內(nèi)經(jīng)》。
37、這兩組的記載是大略相同的,它們共就一種圖畫作為說明書。
38、所以可以說是一件東西的兩種記載”。
39、現(xiàn)代研究同意這一觀點,王寧在“《山海經(jīng)》的分篇問題”中說“《大荒四經(jīng)》其實就是另一個版本的《海外四經(jīng)》”。
40、因此,在考證《山海經(jīng)》地望時,《大荒東經(jīng)》和《海外東經(jīng)》可以相互印證。
41、 第五,《山海經(jīng)》地理描寫的順序與現(xiàn)實的順序不同。
42、 《山海經(jīng)》的順序是南、西、北、東,這可能與古人“天南地北”的習俗有關(guān)。
43、也就是說,古《山海經(jīng)圖》與現(xiàn)在的地理圖在方位上不同。
44、以《海外東經(jīng)》的湯谷地望為例:“黑齒國在其北,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
45、一曰在豎亥北,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
46、郝懿行云:「黑下當脫齒字。
47、王逸注楚詞招魂云:『黑齒,齒牙盡黑。
48、』高誘注淮南墜形訓云:『其人黑齒,食稻啖蛇,在湯谷上。
49、』是古本有齒字之證。
50、“下有湯谷。
51、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
52、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53、 上述記錄明確說明《山海經(jīng)圖》中,黑齒國在圖的上方(南方),而湯谷在黑齒國的下方(北方)。
54、這為《山海經(jīng)》地望考證提供了方向上的坐標。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