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幾丁質酶(植物中天然存在的酶)的新發(fā)現(xiàn)可以幫助農民更快、更有效地應對真菌感染。
美國能源部艾姆斯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對玉米和水稻中的幾丁質酶進行了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它們在指示植物是否受到壓力和抵抗真菌侵襲方面的作用。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這些酶不僅可以成為監(jiān)測作物整體健康狀況的寶貴資源,還可以優(yōu)化生物質以用于替代能源。
玉米和稻米是世界上兩種最重要的農作物。除了提供食物外,這兩種作物還通過利用作物收獲產生的廢棄植物物質或生物質,具有重要的能源應用價值。玉米是用于制造生物燃料的主要作物,而稻殼則用于供暖、發(fā)電和生物燃料。
農作物產量面臨的威脅來自病原體,如真菌、細菌和病毒。僅真菌每年就會導致玉米和水稻產量損失 35%–40%。
“幾丁質酶在植物界引起了很大的興趣,因為它們普遍存在,并且能夠保護植物免受真菌的侵襲,”艾姆斯實驗室的科學家兼研究小組負責人瑪麗特·尼爾森-漢密爾頓解釋說。“幾丁質酶對植物的保護確實很重要。”
尼爾森-漢密爾頓的大部分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根際,即植物根部周圍的一個狹窄土壤區(qū)域,微生物活動在這里頻繁發(fā)生。土壤中的根系會釋放出許多物質,包括糖和幾丁質酶,以及將所有物質結合在一起的聚合物。土壤中的細菌也會分泌這些物質,它們釋放的聚合物會在植物根部形成一層非常薄的薄膜。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wǎng)站立場無關。財經(jīng)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