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shù)珊瑚礁修復工作都涉及用人工培育的珊瑚重新放養(yǎng)珊瑚礁。然而,如果這些珊瑚與野生珊瑚屬于同一物種,它們同樣容易受到最初導致白化事件的熱應力的影響。
在 6 月 27 日發(fā)表在《微生物學趨勢》雜志上的一篇評論中,研究人員討論了通過誘導共生菌進化出耐熱性來提高珊瑚存活機會的可能性。共生菌是互利共生的微生物,它們?yōu)樯汉魈峁I養(yǎng)物質以換取庇護,而在珊瑚白化過程中會被排出體外。
這篇論文的作者是來自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海洋科學家和生物工程師,其中包括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和墨爾本大學的資深作者瑪?shù)铝?middot;范奧本 (Madeleine van Oppen),他們寫道:“盡管自然界中存在耐熱和敏感的共生物種,但即使是含有天然耐受共生體的珊瑚也被觀察到在夏季熱浪期間會出現(xiàn)白化現(xiàn)象。”
“共生藻科的實驗進化提供了一種提高其耐熱極限的方法,從而提高了宿主對白化現(xiàn)象的抵抗力。”
為了誘導耐熱性的進化,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培養(yǎng)珊瑚共生體,并讓其逐代暴露在逐漸升高的溫度下,從而保持選擇壓力,因此每一代新生代中,更耐熱的個體更有可能生存和繁殖。
他們寫道:“關于這一干預措施有效性的關鍵決定將圍繞確定接種了熱進化共生體的現(xiàn)場珊瑚是否比本地珊瑚表現(xiàn)出更強的對夏季熱浪的耐受力,因為迄今為止所有的觀察都是在實驗室中進行的。”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wǎng)站立場無關。財經(jīng)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