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醫(yī)學前沿 >

抗生素通過改變腸道微生物群來削弱阿爾茨海默病的進展

2024-01-29 11:19:34 來源: 用戶: 

芝加哥大學神經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顯示,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治療可以降低淀粉樣斑塊(阿爾茨海默病的標志)的水平,并激活小鼠大腦中的炎癥小膠質細胞。

該研究于 2016 年 7 月 21 日發(fā)表在《科學報告》上,還顯示抗生素治療后腸道微生物組發(fā)生了顯著變化,表明腸道細菌的組成和多樣性在調節(jié)影響阿爾茨海默病進展的免疫系統(tǒng)活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我們正在探索腸道如何影響大腦健康的全新領域,”芝加哥大學托馬斯·雷諾茲家庭神經科學教授、該研究的資深作者 Sangram Sisodia 博士說。“這是一個從事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的人們越來越感興趣的領域,因為它可能會對未來的治療產生影響。”

阿爾茨海默氏病的兩個主要特征是淀粉樣變性的發(fā)展、大腦中淀粉樣蛋白-β (Aß) 肽的積累,以及小膠質細胞的炎癥,小膠質細胞是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執(zhí)行免疫系統(tǒng)功能的腦細胞。Aß 在斑塊中的積累在阿爾茨海默病的發(fā)病中發(fā)揮著核心作用,而神經炎癥的嚴重程度被認為會影響該疾病導致的認知能力下降的速度。

在這項研究中,西索迪亞和他的團隊在五到六個月內給小鼠施用高劑量的廣譜抗生素。在此階段結束時,對接受抗生素治療的小鼠腸道細菌進行的遺傳分析表明,雖然存在的微生物總量與對照組大致相同,但群落的多樣性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與對照組相比,接受抗生素治療的小鼠 Aß 斑塊減少了兩倍以上,并且大腦中小膠質細胞的炎癥狀態(tài)顯著升高。在接受治療的小鼠中,血液中循環(huán)的重要信號化學物質的水平也有所升高。

雖然這些變化之間的聯(lián)系機制尚不清楚,但該研究指出了進一步研究腸道微生物組對大腦和神經系統(tǒng)影響的潛力。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分享:
最新文章
大家愛看
頻道推薦
站長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