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研究發(fā)現(xiàn),普通藥物會在腸道細菌中積聚,從而改變細菌功能并可能降低藥物的有效性。根據(jù)發(fā)表在《自然》雜志上的研究,這些相互作用——在多種藥物中可見,例如抑郁癥、糖尿病和哮喘藥物——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藥物有效性和副作用的個體差異。
眾所周知,細菌可以對某些藥物進行化學修飾,這一過程稱為生物轉化。這項由劍橋大學醫(yī)學研究委員會 (MRC) 毒理學部和德國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 (EMBL) 的研究人員領導的研究首次表明,某些種類的腸道細菌會積累人類藥物,從而改變細菌的種類及其活性。
這可能會直接改變藥物的有效性,因為積累會降低藥物對身體的可用性,并且間接地,因為改變的細菌功能和組成可能與副作用有關。
人類腸道自然包含數(shù)百種不同種類的細菌群落,這些細菌對健康和疾病很重要,稱為腸道微生物組。細菌種類的組成因人而異,之前已被證明與多種疾病有關,包括肥胖、免疫反應和心理健康。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培養(yǎng)了 25 種常見的腸道細菌,并研究了它們如何與 15 種口服藥物相互作用。選擇這些藥物來代表一系列不同類型的常見藥物,包括抗抑郁藥,眾所周知,這些藥物對個體的影響不同,并會引起腸道問題和體重增加等副作用。
研究人員測試了 15 種藥物中的每一種如何與選定的細菌菌株相互作用——總共進行了 375 次細菌藥物測試。
他們發(fā)現(xiàn)細菌與所研究的藥物之間有 70 種相互作用——其中 29 種以前沒有報道過。
雖然較早的研究表明細菌可以對藥物進行化學修飾,但當科學家們進一步研究這些相互作用時,他們發(fā)現(xiàn),對于 29 種新相互作用中的 17 種,藥物在沒有被修飾的情況下在細菌內積累。
劍橋大學 MRC 毒理學部門的 Kiran Patil 博士是這項研究的共同負責人,他說:“令人驚訝的是,我們看到的細菌和藥物之間的大多數(shù)新相互作用都是在細菌中積累的藥物,因為到目前為止,生物轉化被認為是細菌影響藥物可用性的主要方式。”
“這些可能是個體之間非常個人的差異,這取決于他們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我們甚至在同種細菌的不同菌株之間也看到了差異。”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wǎng)站立場無關。財經(jīng)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