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四聲八病指的是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南朝梁沈約提出的關于詩歌聲律方面的學說理論.“四聲”指以“平、上、去、入、”四字標示代表的各類的調名.“八病”指作詩應當避忌的八項弊病,即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據《文鏡秘府論》所述,平頭指五言詩第一字,第二字不得與第六字、第七字同聲(同平、上、去、入)。
2、上尾指第五字不得與第十字同聲(連韻者可不論)。
3、蜂腰指五言詩第二字不得與第五字同聲、言兩頭粗、中央細,有似蜂腰.鶴膝指第五字不得與第十五字同聲,言兩頭細,中間粗,有似鶴膝.大韻指五言詩如以“新”為韻,上九字中不得更安“人”、“津”、“鄰”、“身”、“陳”等字(即與韻相犯)。
4、小韻指除韻以外而有迭相犯者(即九字之間互犯)。
5、旁紐一名大紐,即五字句中有“月”字,不得更安“魚”、“元”、“阮”、“愿”等與“月”字同聲組之字.正紐一名小紐,即以“壬”、“?”、“任”、“入”字為一紐,五言一句中已有“壬”字,不得更安“?”、“任”、“入”字,致犯四聲相紐之病.其論流于煩瑣,在聲律方面為詩歌創(chuàng)作規(guī)定了許多不必要的禁忌;但其對五言古詩向律詩的轉變有一定影響。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