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上善若水原文圖片,上善若水原文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2、居善地,心善淵,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3、夫惟不爭,故無尤。
4、 大道原無他妙,惟是神氣合一,還于無極太極,父母生前一點虛靈之氣而已矣。
5、人若不事乎道,則神與氣兩兩分開,鉛走汞飛,水火所由隔絕也。
6、孟子曰:民非水火不生活。
7、是言也,淺之則為日用之需;深之則為修煉之要。
8、有時以火溫水而真陽現(xiàn),有時以水濟火而甘露生。
9、水火之妙,真有不可勝言者。
10、然水火同宮,言水而火可知矣。
11、水性善下,道貴謙卑。
12、是以上善圣人,心平氣和,一腔柔順之意,任萬物之生遂,無一不被其澤者焉。
13、究之,功蓋天下而不知功,行滿萬物而不知行。
14、惟順天地之自然,極萬物之得所,而與世無忤,真若水之利濟萬物毫無爭心。
15、不但此也,萬物皆好清而惡濁,好上而惡下;水則處物以清,自處以濁,待物以上,自待以下。
16、水哉水哉,何與道大適哉!圣人之性,一同水之性,善柔不善剛,卑下自奉:眾人所不能安者,圣人安之若素;眾人所為最厭者,圣人處之如常。
17、所以于己無惡,于人無爭。
18、非有道之圣人,不能如斯。
19、故曰:“處眾人之所惡,幾于道矣。
20、”夫以道之有于己者,素位而行,無往不利。
21、即屬窮通得失,患難死生,人所不能堪者,有道之人,總以平等視之。
22、君子論理不論氣,言性不言命,惟反身修德焉耳。
23、雖然,德在一起,修不一途,又豈漫無統(tǒng)宗,浩浩蕩蕩,而無所底極哉!必有至善之地,止其所而不遷,方能潛滋暗長,天真日充,而人欲日滅。
24、《易》曰:“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此即圣人之居善地也。
25、居之安,則資之深。
26、內(nèi)觀其心,虛而無物,淵淵乎其淵也。
27、外觀所與,擇人而交,肫肫乎其仁也。
28、至于發(fā)之為言,千金不及一諾,“言善信”也。
29、施之于政,大惠何如大德,“政善治”也。
30、推之一物、一事、一動、一靜之間,無不頭頭是道。
31、任人以事,惟期不負所能。
32、慮善以動,只求動惟其時。
33、圣人之修身治世如此。
34、此由“止于至善”,得其所安,而后發(fā)皆中節(jié)也。
35、惟其在在處處,無一毫罅漏,無一絲欠缺,又何爭之有耶?夫惟不爭,而人感恩戴德,刻骨銘心者,方具瞻依不志,又有何怨、又有何尤?雖有惡人,亦相化為善矣。
36、及其至也,無為自然,群相安于不識不知之天,幾忘上善之若水,柔順而利貞,無往不吉焉。
37、 指點上善之心,平平常常,無好無惡,浩浩蕩蕩,無陂無偏,極其和柔。
38、是以居上不驕,為下不倍;于己無尤,于人無怨。
39、顧其所以能至此者,究非世俗之學(xué)所能造其巔,亦非無本之學(xué)所能建其極也。
40、故太上處眾人所惡之后,旋示一善地。
41、究竟此地何地?寸衷寸地是也。
42、得其地則性命有依,失其地則神氣無主。
43、無主則亂,安能事事咸宜,合內(nèi)外而一致,處人己而無爭哉?然,謂其地為有,則多墮于固執(zhí);若謂其地競無,又落于頑空。
44、此殆有無不立,動靜不拘者也。
45、欲修至道,請細參其故,予以多積陰功,廣敦善行,庶幾上格神天,或得師指,或因神悟,予以會通其地,而始不墮旁門左道,得遂生平志愿也。
46、此地了然,道過半矣。
47、以下曰“心”、曰“言”數(shù)語,明在在處處,俱將檢點至善,使不先得善地而居。
48、以后所云,無一可幾于善者,此真頭腦學(xué)問,本原工夫,如或昧焉,則持己接物,萬事皆瓦裂矣。
49、吾故略泄于此,愿世之有志者,勿自恃才智,妄猜妄度,而不修德回天;惟虛心訪道可也。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zé)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