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什么是觀察法它有哪些特點(什么是觀察法它有哪些特點)

2022-12-18 05:39:06 來源: 用戶: 

關于什么是觀察法它有哪些特點,什么是觀察法它有哪些特點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觀察法的特點  1.能動性  科學的觀察是具有能動性的感性認識活動,它與一般所說的觀察不同,即不是簡單反射式的感覺,而是有目的、有意識的觀察與研究。

2、  它要求達到:(1)確定某個現象,得以發(fā)展的條件;(2)詳細描述所觀察的現象;(3)科學地分析和說明所研究的對象。

3、也就是查明現象及其發(fā)展的條件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和關系,為此,在觀察之前,應根據科研任務,制訂好計劃,包括確定觀察對象、觀察條件、觀察范圍和觀察方法,以保證觀察有目的地進行。

4、這樣的觀察是自覺的,不是盲目的,是能動的,不是被動的。

5、它要求觀察者充分發(fā)揮觀察中的主觀能動作用。

6、  2.選擇性  科學的觀察并不是一般地認識現象和事實,而是從大量客觀事實中,選擇觀察的典型對象,選擇典型條件、時間、地點,獲得典型事物的現象和過程。

7、只有把注意有意地集中和保持在經過選擇的觀察對象上,把觀察始終和有意注意結合在一起,不為無關現象所分散,盡量排除外界無關刺激的干擾,這樣的觀察才能獲得預期的成效。

8、  例如,進行某班級學生學習態(tài)度和精神現狀的觀察。

9、根據觀察目的可以選擇不同類型的學生作為觀察對象,選擇反映學習態(tài)度和精神的主要指標(如時效性、求知欲、創(chuàng)造力、自強、意志力、學習習慣等);主要指標中又應選擇典型指標(如時效性)以及主要二級指標,選擇幾個主要時間、場合等等。

10、只有把觀察集中在經過選擇的幾名學生、幾項主要指標、幾個主要時間和場合等等對象上,才有可能達到科學觀察的目的。

11、  3.客觀性  即要使觀察所獲得的現象和過程能正確反映客觀事實。

12、觀察所獲得的事實材料是認識事物的依據,是科學研究的基礎。

13、但是,這里有一個前提,即獲得事實材料的觀察是否具有客觀性的品質。

14、觀察中獲得的結果,實際上是觀察者通過觀察手段對觀察對象的現象或過程的一種反映和描述。

15、  科學的觀察就在于觀察的客觀性。

16、首先,要確保觀察在自然存在條件下進行,絕對不能影響被觀察者的常態(tài),這樣才能得到自然條件下的真實情況,否則所得到的事實材料反映反常的情況,就會導致錯誤的結論。

17、也有這樣一種情況,觀察對象意識到自己在接受觀察,這就有可能使觀察對象預先考慮給予觀察者以一定的反應。

18、在這種情況下,只有觀察者與被觀察者建立良好的關系,消除對觀察者的陌生感,以盡量控制觀察對象的異常狀態(tài)。

19、  例如,某校對一名曾經失足的女學生進行觀察。

20、盡管失足已成為過去,又從工讀學?;氐皆?,開始了新的學習生活,但是,她的心靈已受到嚴重的創(chuàng)傷,對生活失去希望。

21、為了喚起她的生活信心,設計了有針對性的較為系統(tǒng)的教育措施。

22、同時進行教育措施與激發(fā)自信心相關性的研究。

23、一方面繪制了為時一年的教育措施序列表,另一方面派兩名好學生,與她生活在一起,進行一年的觀察,繪制出她情緒升降變化的曲線圖。

24、在被觀察者保持自然常態(tài)的情況下,觀察記錄了很有價值的資料。

25、然而,由于觀察者的不慎,被觀察對象意識到自己被跟蹤觀察,一下子情緒變化的曲線就變得毫無意義,已經獲得的教育效果也幾乎化為烏有。

26、觀察只好終止。

27、經過師生共同努力,好不容易,她才恢復了常態(tài)。

28、  其次,觀察要如實地反映現實情況,觀察者不能帶有任何感情色彩,不允許摻雜個人的偏見,否則就會掩蓋了對觀察對象的情況的真實反映。

29、觀察要取純客觀的態(tài)度,不許有絲毫主觀的偏見攙在心頭,若有一點,所觀察的便會走了樣子了。

30、”  第三,觀察要在重復出現的情況下進行,要對觀察的現象或過程進行反復的觀察。

31、一方面是被觀察的現象或過程只有在重復出現的情況下,觀察才有客觀性。

32、對于那些稍縱即逝的現象和過程,則不適于單獨用觀察法去研究。

33、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觀察者無法復核和確定觀察結果是否正確。

34、另一方面,要長期、連續(xù)、反復地進行觀察,否則就不易分辨事物現象或過程哪些是偶然的、哪些是一貫的,哪些是表面的、哪些是本質的,哪些是片面的、哪些是全面的等等。

35、反復觀察的次數越多,越能準確反映客觀事物。

36、  例如,在進行學生心理衛(wèi)生現狀及其對策研究中,集中對兩個班級學生進行觀察,發(fā)現有一個學生有洗手的異常行為。

37、當時正是甲肝流行,該生的行為是適應衛(wèi)生要求的正常行為,還是屬于心理不健康的強迫行為,只有反復觀察才能得到符合客觀事實的結論。

38、經過兩個階段(正處甲肝流行階段和甲肝流行得到了控制的一個月以后)的反復觀察。

39、發(fā)現該生在每次開關教室門、收交作業(yè)本(他是課代表)、使用公共用具、與同學進行手接觸后,都帶有緊張的心理去洗手,并且一洗再洗,兩個階段的觀察結果無區(qū)別。

40、由此,才確認該生的洗手行為屬強迫行為。

41、通過與該生的交談,說明他確有“明知何必反復洗手,卻難以解脫不洗手就有一雙骯臟的手”的心理重壓。

42、可見,只有經過反復觀察,才能準確地反映客觀事實。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分享:
最新文章
大家愛看
頻道推薦
站長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