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東京大學的一個團隊構建了一種改進的中紅外顯微鏡,使他們能夠在納米尺度上觀察活細菌內部的結構。中紅外顯微鏡通常受到分辨率低的限制,特...
東京大學的一個團隊構建了一種改進的中紅外顯微鏡,使他們能夠在納米尺度上觀察活細菌內部的結構。中紅外顯微鏡通常受到分辨率低的限制,特別是與其他顯微鏡技術相比。他們的工作已發(fā)表在《自然光子學》上。
這項最新進展產生了 120 納米的圖像,研究人員表示,這比典型中紅外顯微鏡的分辨率提高了 30 倍。能夠在如此小的尺度上更清晰地觀察樣本可以幫助多個研究領域,包括傳染病研究,并為未來開發(fā)更精確的中紅外成像開辟道路。
微觀領域是病毒、蛋白質和分子居住的地方。借助現代顯微鏡,我們可以冒險觀察我們自己細胞的內部運作。
但即使是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工具也有局限性。例如,超分辨率熒光顯微鏡需要用熒光標記標本。這有時會對樣品有毒,并且在觀察時長時間暴露在光線下會使樣品漂白,這意味著它們不再有用。電子顯微鏡還可以提供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細節(jié),但樣品必須放置在真空中,因此無法研究活體樣品。
相比之下,中紅外顯微鏡可以提供活細胞的化學和結構信息,而不需要對它們進行著色或損壞。然而,由于其分辨率相對較低,其在生物學研究中的使用受到限制。雖然超分辨率熒光顯微鏡可以將圖像縮小到幾十納米(1 納米是百萬分之一毫米),但中紅外顯微鏡通常只能達到 3 微米左右(1 微米是千分之一毫米)。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