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醫(yī)學的一項新研究報告稱,一種新的人工智能工具可以通過使用更精確的方法來預測乳腺癌患者的結果,從而使乳腺癌患者免受不必要的化療。
與專家病理學家進行的評估相比,人工智能對患者組織的評估更能預測患者未來的病程。
該人工智能工具能夠識別目前被歸類為高風險或中風險但成為長期幸存者的乳腺癌患者。這意味著化療的持續(xù)時間或強度可以減少。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化療會帶來令人不快和有害的副作用,例如惡心,或更罕見的是心臟損傷。
目前,病理學家評估患者組織中的癌細胞以確定治療方法。但研究表明,非癌細胞的模式對于預測結果非常重要。
這是第一項利用人工智能對浸潤性乳腺癌的癌性和非癌性因素進行綜合評估的研究。
“我們的研究證明了非癌癥成分在決定患者預后方面的重要性,”該研究的通訊作者、西北大學范伯格醫(yī)學院病理學副教授李·庫珀 (Lee Cooper) 說。“這些元素的重要性已從生物學研究中得知,但這些知識尚未有效轉化為臨床應用。”
該研究發(fā)表于 11 月 27 日《自然醫(yī)學》雜志上。
到 2023 年,大約 30 萬美國女性將被診斷出患有浸潤性乳腺癌。大約八分之一的美國女性一生中會被診斷出乳腺癌。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