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蘭亭序書法教學(xué)視頻,蘭亭序 書法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蘭亭序 簡介 蘭亭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集序》、《臨河序》、《禊序》、《禊貼》。
2、為行書書法帖之一,系中華傳世名帖之一。
3、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會上各人做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
4、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fā)作者好景不長,生死無常的感慨。
5、法帖相傳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結(jié)構(gòu)、筆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歲時的得意之作。
6、后人評道“右軍字體,古法一變。
7、其雄秀之氣,出于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
8、因此,歷代書家都推《蘭亭》為“天下第一行書”。
9、存世唐摹墨跡以“神龍本”為最著,唐太宗時馮承素號金印,故稱為《蘭亭神龍本》,此本摹寫精細(xì),筆法、墨氣、行款、神韻,都得以體現(xiàn),公認(rèn)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
10、經(jīng)郭沫若考證,以為相傳的《蘭亭序》后半文字,興感無端,與王羲之思想無相同之處,書體亦和近年出土的東晉王氏墓志不類,疑為隋唐人所偽托。
11、但也有不同意其說者。
12、《蘭亭序》表現(xiàn)了王羲之書法藝術(shù)的最高境界。
13、作者的氣度、鳳神、襟懷、情愫,在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現(xiàn)。
14、古人稱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風(fēng)出袖,明月入懷”,堪稱絕妙的比喻。
15、 關(guān)于《蘭亭序》,世間流傳著形形色色的趣聞逸事。
16、據(jù)說當(dāng)時王羲之寫完之后,對自己這件作品非常滿意,曾重寫幾篇,都達(dá)不到這種境界,他曾感嘆說:"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
17、"因此,他自己也十分珍惜,把它作為傳家之寶,一直傳到他的第7代孫智永。
18、智永少年出家,酷愛書法,死前他將 《蘭亭集序》傳給弟子辨才和尚。
19、辨才和尚對書法也很有研究,他知道 《蘭亭集序》的價值,將它視為珍寶,藏在他臥室梁上特意鑿好的一個洞內(nèi)。
20、 唐太宗李世民喜愛書法,尤愛王羲之的字。
21、他聽說王羲之的書法珍品《蘭亭集序》在辨才和尚那里,便多次派人去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終推說不知真跡下落。
22、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為智取。
23、他派監(jiān)察御史蕭翼裝扮成書生模樣,去與辨才接近,尋機(jī)取得 《蘭亭集序》。
24、蕭翼對書法也很有研究,和辨才和尚談得很投機(jī)。
25、待兩人關(guān)系密切之后,蕭翼故意拿出幾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給辨才和尚欣賞。
26、辨才看后,不以為然地說:"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跡倒不差。
27、"蕭翼追問是什么帖子,辨才神秘地告訴他是 《蘭亭集序》真跡。
28、蕭翼故作不信,說此帖已失蹤。
29、辨才從屋梁上取下真跡給蕭翼觀看,蕭翼一看,果真是 《蘭亭集序》真跡,隨即將其納人袖中,同時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有關(guān) "詔書"。
30、辨才此時方知上當(dāng)。
31、 辨才失去真跡,非常難過,不久便積郁成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32、 此后又有唐太宗派“蕭翼計賺蘭亭”的傳說……唐太宗對王羲之書法推崇備至,敕令侍臣趙模、馮承素等人精心復(fù)制一些摹本。
33、他喜歡將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賜給一些皇族和寵臣,因此當(dāng)時這種“下真跡一等”的摹本亦“洛陽紙貴”。
34、此外,還有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臨本傳世,而原跡,據(jù)說在唐太宗死時作為殉葬品永絕于世。
35、 今天所謂的《蘭亭序》,除了幾種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極為珍貴。
36、最富有傳奇色彩的要數(shù)《宋拓定武蘭亭序》。
37、不管是摹本,還是拓本,都對研究王羲之有相當(dāng)?shù)恼f服力,同時又是研究歷代書法的極其珍貴的資料。
38、在中國書法典籍中有關(guān)《蘭亭序》的資料比比皆是,不勝枚舉。
39、 《蘭亭序》是否為王羲之所書,歷來也有很多爭議,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引發(fā)過相當(dāng)激烈的大公論。
40、 也有人認(rèn)為蘭亭之會是討論軍事的秘密會議,是以書法之名掩人口目。
41、無論如何,其書法地位是不可動搖的。
42、 原文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43、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
44、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45、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46、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47、雖取舍萬殊,靜躁不同,當(dāng)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48、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49、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50、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51、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
52、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53、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54、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55、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56、 翻譯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們)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聚會,為的是到水邊進(jìn)行消災(zāi)求福的活動。
57、許多有聲望有才氣的人都來了,有年輕的,也有年長的。
58、這里有高大的山和險峻的嶺,有茂密的樹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輝映環(huán)繞。
59、把水引到(亭中)的環(huán)形水渠里來,讓酒杯飄流水上(供人們?nèi)★嫞?/p>
60、人們在曲水旁邊排列而坐,雖然沒有管弦齊奏的盛況,(可是)一邊飲酒一邊賦詩,也足以痛快地表達(dá)各自幽雅的情懷。
61、這一天,天氣晴朗,和風(fēng)輕輕吹來。
62、向上看,天空廣大無邊,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這樣來縱展眼力,開闊胸懷,窮盡視和聽的享受,實在快樂啊! 人們彼此相處,一生很快就度過。
63、有的人喜歡講自己的志趣抱負(fù),在室內(nèi)(跟朋友)面對面地交談;有的人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托情懷,不受任何約束,放縱地生活。
64、盡管人們的愛好千差萬別,或好靜,或好動,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這樣的體驗:)當(dāng)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一時間很自得,快樂而自足,竟不覺得衰老即將到來;待到對于自己所喜愛的事物感到厭倦,心情隨著當(dāng)前的境況而變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歡快的事頃刻之間變?yōu)殛愛E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況人壽的長短隨著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為烏有。
65、古人說:“死和生也是件大事?。 痹跄懿槐茨?? 每當(dāng)我看到前人發(fā)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樣相合,總是面對著(他們的)文章而嗟嘆感傷,心里又不明白為什么會這樣。
66、(我)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誕的,把長壽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67、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從前一樣,真是可悲??!因此我—一記下參加這次聚會的人,抄錄了他們的詩作。
68、盡管時代不同情況不同,但人們的情致卻是一樣的。
69、后代的讀者讀這本詩集也將有感于生死這件大事吧。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biāo)簽:
免責(zé)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