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的某些部位——例如手和嘴唇——比其他部位更敏感,這使它們成為我們辨別周圍世界最復雜細節(jié)的重要工具。
這種能力是我們生存的關鍵,使我們能夠安全地在周圍環(huán)境中導航并快速理解和應對新情況。大腦為這些敏感的皮膚表面提供了相當大的空間,這些表面專門用于精細的、有辨別力的觸摸,并通過支配它們的感覺神經元不斷收集詳細信息,這也許并不令人驚訝。
但是感覺神經元和大腦之間的聯系是如何產生如此精致敏感的皮膚的呢?
由哈佛醫(yī)學院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一種機制,可能是某些皮膚區(qū)域更敏感的基礎。
這項在小鼠中進行并于 10 月 11 日發(fā)表在Cell 上的研究表明,大腦中敏感皮膚表面的過度表達發(fā)生在青春期早期,并且可以精確定位到腦干。此外,與身體較不敏感部位的神經元相比,分布在皮膚更敏感部位并將信息傳遞給腦干的感覺神經元形成更多和更強的連接。
“這項研究提供了為什么更多的大腦空間用于具有高觸覺敏銳度的皮膚表面的機械理解,”資深作者大衛(wèi)·金蒂說,他是哈佛醫(yī)學院的神經生物學教授 Edward R. 和 Anne G. Lefler。“基本上,這是一種機制,可以幫助解釋為什么一個人在需要它的身體部位具有更高的感官敏銳度。”
雖然這項研究是在老鼠身上進行的,但在哺乳動物中可以看到大腦中敏感皮膚區(qū)域的過度代表——這表明該機制可能適用于其他物種。從進化的角度來看,哺乳動物的身體形態(tài)千差萬別,這轉化為對不同皮膚表面的敏感性。例如,人類有高度敏感的手和嘴唇,而豬用高度敏感的鼻子探索世界。因此,Ginty 認為這種機制可以為不同物種在不同領域發(fā)展敏感性提供發(fā)育靈活性。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