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河里怎樣野釣大鯽魚最好,河里怎樣野釣大鯽魚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釣事中,雖有“四季春秋好釣魚,入冬天寒主釣鯽”這樣一句諺語來說明溫水性的鯽魚不像其他魚種而在常年立冬后即便天寒地凍也仍可釣獲。
2、但在具體的施釣過程中,對天時、地利的選擇和釣技、釣法上,還應(yīng)注意以下八不宜,才能如愿以償,釣有所獲。
3、 選擇好天晴,不宜釣驟冷 魚類屬于冷血變溫動物,所以,一旦生存環(huán)境的水溫條件受到氣溫影響而發(fā)生變化時,它的整個生活習(xí)性也就隨之變化而變化。
4、 正是由于這一原因,前面所說的“冬天主釣鯽魚”,并不等于這季中的任何時候都能釣到鯽。
5、真正相對好釣,還得選擇冬天的“晴天”,尤其若連續(xù)出現(xiàn)一周左右的晴好天氣,氣溫就會更加穩(wěn)定,早晚與中午12~15度的水溫也比較持久以恒。
6、前輩曰“秋釣陰天冬釣晴,五日陽光如釣春”嘛,真要是冬天遇上這種少見的艷陽天氣,那者釣鯽的最佳時機(jī)。
7、 當(dāng)然,冬天的陰天和那怕比較寒冷的雪天,只要相當(dāng)一段時間內(nèi)的水域恒溫不低于鯽魚最低臨界攝食水溫的5度以下,它就會先天性的“眠”而不“死”,照樣咬鉤。
8、但要是天氣驟冷導(dǎo)致水溫也突然驟降到5度以下,此時,魚兒就會因這種意外的條件反射感到特別不適而形成一種后天性的“恐慌癥”則暫時會停止攝食。
9、所以,很多有經(jīng)驗(yàn)的釣友,一到每年立冬后,就常以“冬天莫想釣草鯽,驟冷鯽魚啃也歇”這種釣事理念來安排自己的活動時間而一遇到驟冷天氣,即便是在家閑著沒事,也不愿出門垂釣。
10、 2、選位釣陽面,不宜放棄陰 大家熟知的“冬釣陽”這句諺語,通常理解有兩個基本概念:一是指這季中有太陽光照的日子;二是指這季中的任何時候,都應(yīng)釣無遮無擋的敞陽水面。
11、 然而,通過實(shí)踐,筆者以為:前者,無可厚非;后者有些片面。
12、也就是說,釣敞陽水面 ,只應(yīng)該是有太陽光照的時候,這里才會顯得比陰森處暖和,所以魚兒易聚、易釣。
13、但辯證的看,即便有太陽,可在日出前,因寒霧籠罩和尤其沒有太陽而受到整個大氣環(huán)流冷空氣的滲透襲擾,這里就比岸邊有背山高坎的彎道、有樹桿草的密林、有高大樓房之障礙一些有遮有擋的陰森處更直接、更利害、更深透則使水溫會下偏幾度。
14、正是由于這個原因,按魚類的生存條件和活動規(guī)律,這時,它們就不會到敞陽水面的“重災(zāi)區(qū)”落巢歸窩而要潛入陰森處的“天然居”棲息藏身。
15、所以,冬天在選擇“冬釣陽”的有利位置時,亦不能放棄適時“釣陰”才更科學(xué),更實(shí)際和更有獲。
16、 3、水位要適當(dāng),不宜釣太深 “冬釣深”,也是垂釣中的一項(xiàng)基本常識和眾多釣友的一個習(xí)慣。
17、但要是把“深”簡單地按有些人所說“深水藏大鯽,越深才越好”那樣理解,就顯得有些片面和脫離實(shí)際。
18、因?yàn)樗疁仉m有夏“深”則“涼”、冬“深”則“暖”的自然規(guī)律而相對適合魚類的生存環(huán)境這一科學(xué)道理,但水越深,氧溶量就會減少,所以,按魚類學(xué)相關(guān)資料顯示和釣界前輩們的經(jīng)驗(yàn)表明:即便是比較耐寒的鯽魚、鯉魚,冬天一般也只在4~6米深的底層棲息就最適合它的生存環(huán)境而并不是越深越好,尤其是鯽魚在大好晴天的中午時分,還會到更淺的一些地方去游弋覓食。
19、當(dāng)然,這里所說的“淺”,也不會像春天盛籽那樣太淺,至少要在2.5米左右,才是它們的藏身之地。
20、 其實(shí),按大家常說的“水位不講深淺,有魚才是關(guān)鍵”這句口頭禪,也包括“冬釣深”這樣的片面之詞。
21、所以,冬季選釣位,如果不視情況而定,只刻意地釣得很深,往往都不會那么如愿。
22、 4、喂料色香濃,不宜多淡陳 釣魚在一定程度上,“誘餌”比“釣餌”更重要,正所謂“窩里有魚憑釣技,窩里無魚靠誘力”嘛。
23、尤其是冬天在魚兒少游、懶動的情況下,誘餌既要講究濃香,又要注重鮮色,以“香”和“色”來刺激沱的嗅覺、視覺,才能“強(qiáng)力”誘引魚兒集群進(jìn)窩。
24、譬如用商品餌的紅色“麝香米”,黃色“誘魚多”和傳統(tǒng)餌白色藥米粒,醪糟拌米(干)飯等這些佳餌撒窩,誘聚效果都相當(dāng)不錯,但要先喂適量,后續(xù)少補(bǔ)。
25、 要是誘料既不鮮色,又沒有什么特別香味,甚至是幾天、十幾天前的“雜燴”陳餌,且以不見有魚咬鉤就習(xí)慣性地又時不時多喂、勤喂。
26、這種喂法,不僅因陳餌的異味、怪味越多越起不到誘聚作用,相反只像是撒把沙土一樣的水聲振動,還會嚇跑窩子周邊的魚群。
27、所以,冬釣的喂料,不宜陳、淡、多,重在色、香濃,才能發(fā)揮出實(shí)際誘效力。
28、 5、釣餌用蟲類,不宜面食型 淡水魚食性,一般都有夏秋偏“素”,冬春偏“葷”的嗜好,故有釣諺稱“立夏面餌釣草鯉,入冬蚯蚓好釣鯽。
29、”冬釣用蟲餌,特別是蚯蚓,之所以它比紅蟲、肉蛆、孑孑效果更佳,除了因本身含高蛋和有種特殊香味外,更在于整體活用時,通過它在釣上不停地伸卷蠕動,更容易被魚發(fā)現(xiàn)而具有相當(dāng)?shù)恼T惑力。
30、 相反,要是用粉質(zhì)煩面食性素釣餌,除了沒有蚯蚓這種特殊逗引效果外,還在于倘若過于松散,粑軟,沒等到少游、懶動的魚兒進(jìn)窩咬鉤,恐怕早就脫落霧化。
31、要是硬質(zhì)一些雖可避免這種情況,魚兒又很喜歡觸啃如此“死丸”。
32、所以,冬季最佳釣餌首選是蚯蚓,但一定堅(jiān)持活用,且因冬季鯽魚的“吃口”小 ,上鉤時,還應(yīng)注重挑大棄小,一般有火柴棍粗細(xì)最為適宜,餌體肥大會臃腫在鉤彎,堵住鉤門而影響鉤尖順利地穿刺魚嘴則往往會產(chǎn)生“一頓”不能中魚這種現(xiàn)象。
33、 6、誘魚時間長,不宜勤換窩 冬季,因魚兒處于少游、懶動的“冬眠”狀態(tài),所以喂窩后,即便誘料屬于鮮色濃香的上品佳餌能刺激它的嗅覺和視覺,但至少要兩個小時,甚至更長一些時間才會有魚進(jìn)窩。
34、這期間,要是釣者按春秋季“魚找吃”那樣20~30分鐘就想有魚訊反應(yīng),顯然有些操之過急,若再因此就頻繁換窩,往往會“人走魚來,人到魚散。
35、越換越勤,越勤越煩。
36、忽東忽西,兩頭忙亂。
37、這窩那窩,魚鱗不見”。
38、 實(shí)踐中,筆者對冬釣掌握換窩時間的方法是:甲窩,從撒喂到試釣兩個小時左右,若不見漂象有任何反應(yīng),則可考慮同時撒喂了飼料的的乙窩;在乙窩試釣30~40分鐘后也無魚訊信號時,再換到丙窩,如此往下,挨個試釣。
39、當(dāng)試出某個窩子有魚,即便隔三岔五的才釣上一條,最好也莫再“移情別戀”。
40、冬天,畢竟是冬天,再換,也不過如此,甚至不及。
41、 7、浮漂信號弱,不宜等大訊 冬天,鯽魚攝餌咬鉤較平時更加斯文、柔弱,所以,即便浮漂與鉤、餌、墜的“沉浮力”完全相等則使釣組反應(yīng)相當(dāng)靈敏,但因它“吃口”實(shí)在太怪,哪怕是蚯蚓釣餌傳遞給漂目的魚訊咬鉤信號,也很少有明顯的“上冒”或“下拖”這種表現(xiàn)。
42、所以,釣者不管使用的是立漂還是星漂,都應(yīng)注重浮漂的任何微弱反應(yīng),準(zhǔn)確把握提竿時間。
43、若想再等它“大起大落”,往往會十提九空。
44、 8、水深重提竿,不宜挑力輕 冬釣的釣點(diǎn)水位,一般都比春秋季深。
45、正是這樣,一旦有魚咬鉤,提竿的手腕“挑力”,就應(yīng)比釣淺水相要“重”,才有把握獲魚。
46、因?yàn)?釣淺水,鉤至浮漂這截釣線較短,所以在提竿帶線時,線在水層中的切水水阻就很小。
47、故此,即便竿梢上揚(yáng)的“挑力”較輕,但它快速傳動給魚鉤的“上提”穿扎力仍然很容易刺進(jìn)魚嘴。
48、 反之,釣深水,因?yàn)橹粮∑@截釣線較長,所以在提竿帶線時,線子在水層中的切水水阻就很大。
49、此刻,要是釣者提竿的手腕“挑力”還是像釣淺水那樣太輕,就減振和緩沖了這截釣傳動給魚鉤的“上提”穿刺力速度和強(qiáng)度,致使魚鉤很不容易刺進(jìn)魚嘴而往往會出現(xiàn)“一頓”這種手感,卻難以中魚。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biāo)簽:
免責(zé)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