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蜀道難教案設計,蜀道難教案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蜀道難》教案7教學目的:1.領會詩歌中語句的含義;背誦詩歌。
2、2.理清課文思路,理解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3、3.體會想象夸張的藝術特色。
4、4.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和聲韻美。
5、教學重點和難點: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6、教學方法:體讀法。
7、教學課時:1課時。
8、教學過程:一.教學導入:由唐詩的文學地位談到李白的詩歌的藝術風格,引入本課教學。
9、二.回顧李白生平和作品特點。
10、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11、祖籍隴西成紀,先世隋時因罪徙西域。
12、他生于安西都護府之碎葉城,約五歲時隨其父遷居綿州彰明縣之青蓮鄉(xiāng)。
13、李白自青年時,即漫游全國各地。
14、天寶初,因道士吳均及賀知章推薦,曾至長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讒去職。
15、安史之亂發(fā)生,因參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牽累,長流夜郎,途中遇赦。
16、晚年漂泊東南一帶,最后病歿當涂。
17、李白性格豪邁,向往于建立功業(yè),對唐玄宗后期權貴當國,政治腐化,深為不滿。
18、其詩多強烈抨擊當時的黑暗政治,深切關懷時局安危,熱愛祖國山川,同情下層人民,鄙夷世俗,蔑視權貴;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飲酒求仙、放縱享樂的消極思想。
19、他善于從民間文學吸取營養(yǎng),想象豐富奇特,風格雄健奔放,色調(diào)瑰瑋絢麗,語言清新自然,為繼屈原之后,出現(xiàn)在我國詩壇的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20、他和杜甫齊名,人稱“李杜”。
21、杜甫曾說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22、他的詩歌,現(xiàn)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23、三.體讀第一段:1.詞義點撥:①危:高。
24、②于:比。
25、③何:多么。
26、④當:擋。
27、⑤鉤連:溝通相連。
28、⑥回:使動用法,使……回轉;回旋。
29、⑦度:越過。
30、詩歌的語言受押韻及平仄限制,詞序有所顛倒,讓學生指出哪些地方是顛倒的,應如何順句。
31、2.段落解讀:(1)“噫吁嚱……難于上青天”這兩句統(tǒng)攝全詩,奠定了詩的詠嘆基調(diào),感情是豪放的,要讀得很有聲勢。
32、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這是詩人在仰望蜀道時情不自已,脫口而出,也顯示了感嘆的強烈。
33、“噫吁嚱”是驚異之辭。
34、“?!薄案摺?,一義重出,極言蜀道高峻。
35、“乎”“哉”,皆可有延長音。
36、“蜀道之難”,可讀得平緩,略作停頓后,再用升調(diào)讀“難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則全詩主旨自明。
37、(2)“蠶叢及魚鳧……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38、”這一層寫蜀道來歷,當用敘述調(diào)讀。
39、“蠶叢”四句說秦蜀兩地長期隔絕,無路可通;“西當”兩句說“太白鳥道”,意即無人能攀越--這些,都是為下文作鋪墊的,應當讀得輕而平緩。
40、最后兩句為正意所在,應著意加以渲染,如同親眼見到那怵目驚心的場面,表明蜀道的開通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41、(3)“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以手撫膺坐長嘆。
42、”這一層緊承上文,寫蜀道的高峻,含雖有道而人難行之意,當用詠嘆調(diào)誦讀。
43、“上有”二句從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讀得慢些,使聽者產(chǎn)生視線移動的感覺,重音要落在“六龍回日”“沖波逆折”二語上。
44、“黃鶴”二句,有徒喚奈何之情,讀后可稍作停頓,為下文蓄勢。
45、最后四句近似特寫專敘人在青泥嶺上行走的情形,讀時須有身歷其境的設想,“百步九折”“捫參歷井”二語可重讀,速度不宜快,至“仰脅息”作一頓,再讀末句并作較長停頓。
46、四.分析體讀第二段:1.詞語點撥:①但:只。
47、②從:跟隨。
48、③凋:使動用法,使……凋謝。
49、④去:離。
50、⑤盈:滿。
51、⑥倚:靠,。
52、⑦湍:急流。
53、⑧砯:擬聲詞。
54、2.段落解讀:(1)“問君西游何時還……使人聽此凋朱顏。
55、”詩題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這里的“問君”無妨假定實有其人,可以讀得親切一些。
56、將行而問“何時還”,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當用勸說的語氣讀。
57、以下四句借鳥聲渲染旅途中悲涼凄清的氛圍,讀時要放低聲調(diào),有干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
58、然后用感喟的語調(diào)讀主旨句,至“凋朱顏”略作一頓,以示意猶未盡。
59、(2)“連峰去天不盈尺……胡為乎來哉!”仍是說不可行,但內(nèi)容加深了一層,因為說的是蜀道的險惡。
60、前四句不是純客觀的描寫,讀時須設想這是旅游者攀援于“連峰”“絕壁”之上置身于“飛湍瀑流”之間,要使聽者感到驚心動魄。
61、讀后可作稍長停頓,再用“其險也如此”緩緩收住。
62、末句是詩人借用蜀人的口氣,對歷險而來的游者深表嘆息--“胡為乎來哉”不是詢問,當用降調(diào)讀,暗含“何苦而來”之意。
63、五.分析體讀第三段:1.詞語點撥:①夫:人。
64、②當:擋。
65、③匪:同非。
66、④朝……,夕……:互文見義。
67、⑤雖:雖然。
68、⑥長:深深。
69、2.段落解讀:“劍閣崢嶸而崔嵬……化為狼與豺。
70、”讀第一句當突然振起,以再現(xiàn)劍閣的險要景象。
71、“一夫”兩句應讀得頓挫有力,表明劍閣有易守難攻的特點。
72、但重點是最后兩句,這是告誡西游的人:劍閣既為蜀之門戶,形勢又如此險要,自然易生叛亂,決不可以久居蜀地。
73、(2)“朝避猛虎……不如早還家”開頭四句直承上文,寫蜀地叛亂中的殘酷景象。
74、全用四字句,節(jié)奏短而有力,讀時當兩字一頓,有慘絕人寰之意。
75、稍作停頓后,改用誠懇勸說語氣讀最后兩句。
76、(3)“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77、”這是全詩的結束語。
78、主旨句第二次出現(xiàn),要讀得緩慢些,有深沉的慨嘆意。
79、“側身西望”后稍作停頓,再用漸慢漸弱的聲調(diào)讀“長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發(fā)人深思。
80、六.再次朗讀全文。
81、七.分析詩歌藝術特色:1.善用反復:文中三次反復“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每出現(xiàn)一次就給讀者帶拉新的啟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貫穿始終、內(nèi)容層層深入的格局,使人產(chǎn)生一嘆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嘆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82、2.豐富而神奇的想象:文中所想象的蜀地與其山巒、山路的情形使人覺得怵目驚心,毛骨悚然,大有見蜀山而回轉之意。
83、3.夸張到極至的技巧:(學生尋找出詩歌中的夸張語句,談出感受)4.多樣的詩歌意境:為了表達主觀感受與目的的需要,詩歌中構織不同的意境:高峻、宏偉、神奇、凄清、恐怖等各種意境均有描繪,而這些意境又統(tǒng)統(tǒng)表現(xiàn)一個“難”字。
84、5.神秘的傳說:“五丁開山”“太陽神回車”“子規(guī)哀啼”等傳說的出現(xiàn),使全詩籠罩一種神秘氣氛,也從另一個角度表現(xiàn)出了一個“難”字。
85、八.分析文章的主旨與情感:教師列出“寓意三說”(見教師用書),學生討論。
86、共識:胡震亨的說法。
87、“蜀地不可去,不可居”是其表達的要義。
88、九.布置作業(yè):1.課后練習四。
89、2.同步練習。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