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蜀相原文及翻譯古詩文網(wǎng),蜀相原文及翻譯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蜀 相(原文)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2、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3、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jì)老臣心。
4、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5、杜甫《蜀相》(賞析)以下為背景!《蜀相》是我國唐代偉大詩人杜甫七律中的名作。
6、 公元二二一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蜀,任命諸葛亮為丞相,詩題《蜀相》,寫的就是諸葛亮。
7、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家。
8、他曾經(jīng)為劉備制定了一系列統(tǒng)一天下的方針、策略,輔佐劉備振興漢室,建立了蜀漢政權(quán),形成了與曹魏、孫吳三足鼎立的局面。
9、劉備去世后,諸葛亮又輔佐他的兒子劉禪,多次出師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積勞成疾,最后死于軍中,實(shí)現(xiàn)了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鏗鏘誓言,贏得了后世人們的景仰和推崇。
10、 杜甫雖然懷有“致君堯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負(fù)無法施展。
11、他寫《蜀相》這首詩時,安史之亂還沒有平息。
12、目睹國勢艱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請纓無路,報國無門,因此對開創(chuàng)基業(yè)、挽救時局的諸葛亮,無限仰慕,備加敬重。
13、 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甫結(jié)束了為時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肅省成縣)的顛沛流離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資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
14、第二年(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O年)的春天,他探訪了諸葛武侯祠,寫下了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絕唱。
15、 以上為背景!解釋: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16、丞相祠堂”,今稱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
17、成都產(chǎn)蜀錦,古代曾經(jīng)設(shè)有專門的官員管理,他們住在成都的少城(成都舊有大城、少城),所以又稱成都為錦官城、錦城或錦里。
18、“森森”,是形容柏樹和得高大而茂密。
19、武侯祠前有大柏樹,相傳是諸葛亮親手栽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20、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21、 “映階”,映照著臺階。
22、古代的祠廟都有庭院和殿堂。
23、人們要進(jìn)入殿堂,要拾級而上。
24、“好音”,悅耳的聲音,這里指鳥鳴。
25、 碧草映階,足見草深,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游人也很少來到這里。
26、“隔葉黃鸝空好音”,是承接第二句的古柏森森。
27、黃鸝隔葉,足見樹茂;黃鸝空作好音,表明武侯嘔心瀝血所締造的一團(tuán)糟,已被后人遺忘。
28、這兩句詩襯托出了祠堂的荒涼冷落,并含有詩人感物思人、追懷先哲的情味。
29、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jì)老臣心。
30、(這句很有名的)“三顧”,這里指諸葛亮在南陽隱居是,劉備三次登門拜訪的事。
31、諸葛亮《出師表》上說:“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32、”“頻煩”,多次地?zé)﹦凇?/p>
33、另一說見清代汪師韓的《詩學(xué)纂聞》,汪師韓認(rèn)為“頻煩”是唐代俗語,意思與“鄭重”差不多。
34、“天下計”,是指統(tǒng)一天下的謀略。
35、具體地說,這里指諸葛亮所制定的以荊州、益州為基地,整飭內(nèi)政,東聯(lián)孫權(quán),北搞曹操,而后統(tǒng)一天下的策略。
36、“兩朝”,指蜀先主劉備和后主劉禪兩代。
37、“開濟(jì)”,“開”指幫助劉備開創(chuàng)基業(yè);“濟(jì)”是指輔佐劉禪匡濟(jì)艱危。
38、“濟(jì)”,有完成的意思,也可以解釋為守成、成了事業(yè)。
39、“老臣心”,指諸葛亮盡忠蜀國,不遺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40、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澿。
41、 “出師”句指的是諸葛亮為了伐魏,曾經(jīng)六出祁山的事。
42、蜀漢后主建興十二年(公元二三四年),他統(tǒng)率大軍,后出斜谷,占據(jù)了五丈原(今陜西省?d縣西南),與司馬懿隔著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
43、八月,病死在軍中。
44、“英雄”,這里泛指,包括詩人自己在內(nèi)的追懷諸葛亮的有志之士。
45、這是我在網(wǎng)上摘扼要復(fù)制的,因?yàn)樽约簺]費(fèi)多少力,所以不知是否全面,希望能幫上點(diǎn)忙,僅供參考~。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biāo)簽:
免責(zé)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