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雞兔同籠假設法公式四年級,雞兔同籠假設法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雞兔同籠總述這個問題,是我國古代著名趣題之一。
2、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jīng)》中就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
3、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里,從上面數(shù),有35個頭;從下面數(shù),有94只腳。
4、求籠中各有幾只雞和兔?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古代數(shù)學著作《孫子算經(jīng)》中的一個流傳甚廣的數(shù)學問題: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有幾何 ? 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語言為:今有雞兔共居一籠,已知雞頭與兔頭共35個,雞腳與兔腳共94只。
5、問雞、兔各有幾只 ? 這一古老的數(shù)學問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普遍存在,解法也多種多樣,但一般采用的是假設法。
6、 在解答雞兔同籠應用題時,常采用“假設法”分析,找到解題的途徑。
7、用假設法處理,首先要根據(jù)題意去正確地判斷應該怎樣假設,并根據(jù)所做的假設,注意數(shù)量關系發(fā)生的變化,在所給條件與變化數(shù)量的相互關系中,適的調(diào)整,尋找答案。
8、假設法定義當某一變因素的存在形式限定在幾種可能(如某命題成立或不成立,如a與b大?。河写笥?小于或等于三種情況)時,假設該因素處于某種情況(如命題成立,如a>b),并以此為條件進行推理,謂之假設法。
9、它是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大量應用于數(shù)學 物理研究中 應用 數(shù)學:反證法就是運用此思想 先假設相反的方向,再推論此方向上命題矛盾,得原方向成立 如1.證明過圓上一定點的圓的的切線只有一條 2.證明質(zhì)數(shù)有無窮個 等物理:舉力學的例子。
10、當判斷靜摩擦力是否存在 摩擦力方向時,往往先假設存在 假設方向是某 確定位置,再推理是否有矛盾或是否合理,可判斷方向快來試一試?。?!例1一個農(nóng)夫有若干雞和兔,他們共有50個頭和140只腳,問雞和兔子各有多少? 分析:假設這籠子里全是雞那么雞腳的總數(shù)為50*2=100只,與實際相比少了140-100=40只.減少原因是把每一只兔子當作了一只雞時,要少4-2=2只腳.所以實際兔子數(shù)量=40/(4-2)=20只.用代換法,大家以后解題可以按照這個思路來!例2農(nóng)場工人上山植樹,綠化祖國,晴天時每人每天植樹20棵,雨天時每人每天植樹12棵.工人張三接連幾天共植樹112棵,平均每天植樹14棵.問張三植樹這些天共有幾個雨天? 分析:1 雖然沒問張三工作幾天,但是總共做多少天是個關鍵量要求出,天數(shù)=總量/平均數(shù)=112/14=8天2 下面轉(zhuǎn)換為雞兔同籠了,假設每天都是晴天,那么應該植樹20*8=160棵,與實際相比多植樹了160-112=48.說明什么?說明把雨天的植樹量當作20棵造成的,所以20-12=8是實際植樹量與假設的差直.因此雨天有48/8=6天 用的是替換法,大家解這類題目要想著替換,去轉(zhuǎn)換它.再看下面一題目例3 ”禿驢分饅頭”.少林寺大和尚與小和尚共有100名,分配100個饅頭,大和尚每位給三個,小和尚三個人給一個,問大,小和尚各多少人? 分析:還是用假設法.1,假設都是小和尚,因為小和尚3個人給一個饅頭,應該有小和尚=3*100(饅頭)=300人,比實際多了300-100(和尚總數(shù))=200人.為什么會多出200人?因為是把大和尚看做小和尚造成的,由于大和尚每位給三個饅頭,相當于9個小和尚的量(3*3).由于假設出現(xiàn)差直為9-1=8(人),所以大和尚的人為200/8=25人。
11、例4 有兩次測驗,第一次24道題,答對一題得5分,答錯(包含不答)1題倒扣一分;第二次15道題目,答對一題8分,答錯或不答一題倒扣2分,小明兩次測驗共答對30道題目,但到一次測驗得分比第二次得分多10分,問小明兩次各得多少分?分析:做這種數(shù)字解析題目一定不要從心理上怕這些數(shù)字!堅定信心,最重要!還是雞兔同籠。
12、假設第一次測驗24題全對,得到24*5=120分.那么第二次做對30-24=6題;第二次得分為8*6題-2*(15題-6題)=30分兩次相差120-39=90分.題目中說第一次比第二次多得10分,而現(xiàn)在多得了90分,比題目中條件相多了90-10=80分.說明什么?說明假設第一次答對題目多了,要減少.第一次答對減少一題,少得5+1=6分,(為什么是6分?)答對了變成答錯了要減去5分,本身答錯又扣一分,所以要減去6分!同理第二次答對增加一題不但不倒扣2分,還可得8分,因此增加8+2=10分(原理一樣)兩者兩差數(shù)可減少6+10=16分,所以(90-10)/(6+10)=5題,因此第一次答對題數(shù)要比假設(全對)減少5題,也就是第一次答對24-5=19題.第二次答30-19=11題,第一次得分5*19-1*(24-19)=90分第二次得分=90-10=80分。
13、例題5五一節(jié)通過梧桐山隧道的大客車與中巴的數(shù)量之比為5:6,而中巴遇小汽車之比為4:7,這三種車輛共收費10875元,每輛大客車收費為15元,中巴為10元,小轎車為5元。
14、求這三種車各通過多少輛?分析:大客車與中巴的數(shù)量之比為5:6=10:12 中巴與小汽車之比為4:7=12:21 數(shù)量比 大客車:中巴:小汽車=10:12:21 錢數(shù)比 大客車:中巴:小汽車=10×15:12×10:21×5=10:8:7 大客車的錢數(shù)是 10875÷(10+8+7)×10=4350元 中巴的錢數(shù)是 10875÷(10+8+7)×8=3480元 小汽車的錢數(shù)是 10875÷(10+8+7)×7=3045元 大客車的輛數(shù)是 4350÷15=290輛 中巴的輛數(shù)是 3480÷10=348輛 小汽車的輛數(shù)是 3045÷5=609輛例六6:籠中有若干只雞和兔,它們共有50個頭和140只腳,問雞兔各有多少只?解法1 假設法 假設一個未知數(shù)是已知的,比如假定50個頭全是兔,則共有腳(4×50=)200(只),這與題中已知140只不符,多出(200-140=)60(只),多的原因是雞當兔后每只雞多算了2只腳,所以雞的只數(shù)是(60÷2=)30(只),則兔的只數(shù)為(50-30=)20(只)。
15、 這種解法,思路清晰,但較復雜,不便操作。
16、能不能形象地畫個圖呢?讓我們試試。
17、解法2 圖形法 從圖中看ACDF的面積=4×50=200(只腳),比實際多出GHEF的面積=200-140=60(只腳),AB=GH=60÷2=30(只雞),BC=AC-AB=50-30=20(只兔)解法3 公式法 老公公講:只要用哨子一吹,并喊一聲口令:“全體肅立”。
18、這時每只雞呈金雞獨立之狀,每只兔呈玉兔拜月狀,著地的腳數(shù)之和有(140÷2=)70(只),其中雞的頭數(shù)與腳數(shù)相等,由于每只兔的腳比頭數(shù)多1,因此兔的頭數(shù)為(70-50=)20(個),即兔有20只,則雞有(50-20=)30(只)。
19、這個故事實際上老公公用了如下的公式。
20、 腳數(shù)和÷2-頭數(shù)和=兔子數(shù)。
21、 小孫子們聽了興趣為之大增,紛紛叫老公公再出幾道題。
22、老公公又出了 (1)30個頭,80只腳……。
23、(兔10,雞20)。
24、 (2)100只腳,40個頭……。
25、(兔10,雞30)。
26、 (3)80個頭,200只腳……。
27、(兔20,雞60) 小孫子們個個都愉快地答出來了。
28、 這個公式簡潔好用,它是祖代傳下來的還是老公公想出來的呢?我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這兩種可能性都是有的。
29、這個公式是碰巧做對還是符合算理的呢?這是十分重要的。
30、數(shù)學家高斯說過:“數(shù)學中許多方法與定理是靠歸納發(fā)現(xiàn)的,證明只是補行的手續(xù)而已。
31、”現(xiàn)在我們就來補行這個手續(xù)。
32、 2雞頭=雞腳。
33、 4兔頭=兔腳。
34、 得:兔腳+雞腳=2雞頭+4兔頭 =2(雞頭+2兔頭)。
35、 練習1. 30枚硬幣,由2分和5分組成,共值9角9分,兩種硬幣各多少枚?2. 雞兔同籠,共有足248只,兔比雞少52只,雞兔各有多少只?3. 工人運青瓷花瓶250個,規(guī)定完整運一個到目的地給運費20元,損壞一個要倒賠100元,運完這批花瓶后,工人共得4400元.問共損壞了幾個花瓶?4. 有2角、5角和1元人民幣20張,共計12元.問3種票子各有多少張?5. 小麗的儲蓄罐中有100枚硬幣。
36、她把其中的貳分幣全換成等值的伍分幣,硬幣總數(shù)變成73枚;然后她又把壹分幣換成等值的伍分幣,硬幣總數(shù)變?yōu)?3枚。
37、那么她的儲蓄罐中共有多少元?6. 三種昆蟲共18只,共有20對翅膀116條腿。
38、其中每只蜘蛛無翅8條腿,每只蜻蜓是2對翅膀6條腿,蟬是一對翅膀6條腿。
39、問這三種昆蟲各多少只?7. 某雜志每期定價2元5角,全年共出12期。
40、某班一些學生訂半年,其余學生訂全年,共需1320元;如果訂半年的改訂全年,訂全年的改訂半年,那么共需訂費1245元。
41、問這個班共有多少名學生?。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