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綜合知識 >

牛肚和牛百葉一樣嗎(牛肚是牛的哪個部位)

2023-06-12 03:35:10 來源: 用戶: 

關(guān)于牛肚和牛百葉一樣嗎,牛肚是牛的哪個部位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牛肚即牛胃。

2、牛為反芻動物,共有四個胃,前三個胃為牛食道的變異,即瘤胃(又稱毛肚)、網(wǎng)胃(又稱蜂巢胃、麻肚)、瓣胃(又稱重瓣胃、百葉胃),最后一個為真胃又稱皺胃。

3、瘤胃內(nèi)壁肉柱行業(yè)俗稱“肚領(lǐng)、肚梁、肚仁”賁門擴約肌,肉厚而韌俗稱“肚尖”、“肚頭”(用堿水浸泡使之脆嫩,可單獨成菜)。

4、應(yīng)用瘤胃可把牛漿膜撕掉,保留粘膜,生切片涮吃。

5、菜品如“毛肚火鍋”、“夫妻肺片”。

6、網(wǎng)胃應(yīng)用于瘤胃相同,瓣胃于皺胃大都切絲用。

7、牛肚中運用最廣的為肚領(lǐng)和百葉。

8、牛分黃牛、水牛、牦牛、乳牛四種,其中以黃牛肉為最佳。

9、黃牛肉的顏色一般呈棕紅色或暗紅色,脂肪為黃色,肌肉纖維較粗,肌肉間無脂肪夾雜。

10、犍牛肉肌肉結(jié)實柔細、油潤,呈紅色,皮下有少量黃色脂肪,肌肉間也夾雜少量脂肪,質(zhì)量最好。

11、犢牛肉呈淡玫瑰色,肉細柔松弛,肌肉間含脂肪很少,肉的營養(yǎng)價值及鮮味遠不如成年的牛肉。

12、母牛肉呈鮮紅色,肌內(nèi)較公牛肉柔軟。

13、老的母牛皮下往往無脂肪,只肌肉間夾有少量脂肪。

14、此外,南方的水牛肉,肉色比黃牛肉暗,肌肉纖維粗而松弛,有紫色光澤。

15、脂肪呈黃色,干燥而少粘性,肉不易煮爛,肉質(zhì)差,不如黃牛肉。

16、按烹調(diào)的需要,牛肉 除頭、尾、蹄及下肢以外,分為16個部位。

17、 脖頭即牛頸肉。

18、肉絲橫順不規(guī)則,韌性強。

19、適于制餡。

20、 2、短腦在扇形骨上方,前邊連著脖頭肉,層次多,間有脂膜。

21、適于制餡。

22、 3、上腦位于短腦后邊,脊骨兩側(cè),外層紅白相間,韌性較強,里層色紅如里脊,質(zhì)地較嫩。

23、適于熘、炒和餡。

24、 4、哈利巴包著扇形骨的肉,外面包著一層堅硬的筋膜,里面筋肉相連,結(jié)締組織多。

25、適于燉、燜等。

26、 5、腱子肉即前后腿肉。

27、前腿肉稱前腱,后腿肉稱后腱,筋肉相同呈花形。

28、適于燉、燜、醬等。

29、 6、胸口兩肢前腿中間胸脯肉,一面是脂肪,一面是紅色精內(nèi),纖維粗。

30、適于熘、扒、燒等。

31、 7、肋條位于肋條骨上的肉,肉層較薄,質(zhì)地較嫩。

32、適于清蒸、清燉及制餡。

33、 8、弓扣即腹部肚皮上的肉。

34、筋多肉少韌性大,彈性強。

35、適于清燉。

36、 9、腰窩兩條后腿前,緊靠弓扣后的腹肉。

37、筋肉相連,適于燒、燉等。

38、 10、外脊上腦后中脊骨兩側(cè)的肉。

39、肉質(zhì)細嫩,可切片、丁、絲、適于熘、炒、炸、烹、爆等。

40、 1里脊脊骨里面的一條瘦肉。

41、肉質(zhì)細嫩,適于滑炒、滑熘、軟炸等。

42、 12、榔頭肉包著后腿骨的肉,形如榔頭。

43、肉質(zhì)較嫩,是切肉絲的婦原料,適于熘、炒、炸、烹等。

44、 13、底板肉兩側(cè)臀部上的長方形肉。

45、上部肉質(zhì)較嫩,下部連著黃瓜條,肉質(zhì)較老,適于做鍋包肉。

46、 14、三岔肉又稱米龍。

47、臀部上側(cè)靠近腰椎的肉。

48、肉質(zhì)細嫩,適于熘、炒、炸、烹等。

49、 15、黃瓜肉連著底板肉的長圓形內(nèi)。

50、肉質(zhì)較老,適于焦熘、炸烹等。

51、 16、仔蓋即臀尖上的肉。

52、肉質(zhì)細嫩,宜切丁、片、絲,適于滑炒、醬爆。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wǎng)站立場無關(guān)。財經(jīng)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gòu)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分享:
最新文章
大家愛看
頻道推薦
站長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