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綜合精選 >

大道之行也 天下為公 選賢與能(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2023-07-02 23:25:08 來源: 用戶: 

關(guān)于大道之行也 天下為公 選賢與能,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這個(gè)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②,講信修睦③。

2、故人不獨(dú)親④其親,不獨(dú)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dú)、廢疾者⑤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⑥,女有歸⑦。

3、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⑧;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⑨。

4、是故謀閉而不興⑩,盜竊亂賊而不作⑾,故外戶⑿而不閉⒀,是謂大同⒁。

5、  注釋 ?、龠x自《禮記·禮運(yùn)》。

6、《禮記》,儒家經(jīng)典之一,西漢戴圣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

7、禮 運(yùn),《禮記》篇名,大約是戰(zhàn)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xué)者托名孔子答問的著作。

8、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9、 ?、凇策x賢與(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

10、與,通“舉”。

11、 ?、邸仓v信修睦(mù)〕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

12、 ?、堋灿H〕用如動詞,以……為親。

13、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個(gè)“子”也是動詞。

14、 ?、荨柴?guān)、寡、孤、獨(dú)、廢疾者〕矜,老而無妻的人。

15、矜,通“鰥”。

16、寡,老而無夫的人。

17、孤,幼而無父的人。

18、獨(dú),老而無子的人。

19、廢疾,殘疾人。

20、 ?、蕖材杏蟹?fèn)〕男子有職務(wù)。

21、分,職分,指職業(yè)。

22、 ?、摺才袣w〕意思是女子有歸宿。

23、歸,指女子出嫁。

24、 ?、唷藏洂?wù)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對于財(cái)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25、惡,憎惡。

26、 ?、帷擦浩洳怀鲇谏硪?,不必為己〕意思是,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

27、  ⑩〔謀閉而不興〕奸邪之謀不會發(fā)生。

28、 ?、稀脖I竊亂賊而不作〕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fā)生。

29、亂,指造反。

30、賊,指害人。

31、作,興起。

32、 ?、小餐鈶簟撤褐复箝T。

33、 ?、选查]〕關(guān)閉大門。

34、  ⒁〔大同〕指理想社會。

35、同,有和,平的意思。

36、  注:  一、“大道”“大同”都屬于特殊概念:“大道”,指放之四海而皆準(zhǔn)的道理或真理,可以有各種各樣的解釋;“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會或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也可以有種種解釋。

37、這一類字眼是不能翻譯也是譯不好的。

38、  二、有些詞語在一定語境中往往具有特殊含義,如“歸”指女子出嫁,但在“男有分,女有歸”這句話中就有了“及時(shí)婚配”的意思;“親”有親近義,但“親其親”跟“子其子”是對文,前一個(gè)“親”就有了“奉養(yǎng)”義,后一個(gè)“親”就專指父母了。

39、  三、文中凡能直譯的語句一概用直譯,但也有一些地方用了意譯。

40、譯文  在上古所遵行的社會準(zhǔn)則施行的時(shí)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有賢德.有才德的人選出來(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因此人們不單奉養(yǎng)自己的父母,不單撫養(yǎng)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夠終其天年,中年人能夠?yàn)樯鐣Я?幼童能夠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yǎng),男子要有職業(yè),女子要及時(shí)婚配.人們憎惡財(cái)貨被拋棄在地上的現(xiàn)象,卻不是為獨(dú)自享用;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總要不為私利而勞動.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搞陰謀.不會有人盜竊財(cái)物和興兵作亂,所以都不用關(guān)大門了,這就叫做理想社會。

41、相關(guān)介紹  在政治上最高理想施行的時(shí)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出來(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

42、因此人們不單奉養(yǎng)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健康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yǎng)。

43、男子要有職業(yè),女子要及時(shí)婚配。

44、對于財(cái)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

45、這樣一來,奸邪之謀不會發(fā)生,盜竊造反和還人的事不會發(fā)生,(家家戶戶)都不用關(guān)大門了,這就叫做理想社會。

46、  本文是《禮記·禮運(yùn)》開頭部分里的一段話,主旨是闡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47、原文此前還有一段文字記述孔子說這番話的來由,照錄如下:  昔者仲尼與于蠟賓(參加國君在年終舉行的祭典,蠟,讀zhà),事畢,出游于觀(讀guān,宮門外兩旁的樓臺)之上,喟然而嘆。

48、仲尼之嘆,蓋嘆魯也(意思是魯國已經(jīng)喪失了古禮)。

49、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學(xué)生)在側(cè),曰:“君子何嘆?”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賢),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趕上),而有志焉。

50、”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yàn)樯钤谧儊y紛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現(xiàn)一個(gè)太平盛世,所以有這番言論.。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免責(zé)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wǎng)站立場無關(guān)。財(cái)經(jīng)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gòu)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fēng)險(xiǎn)自擔(dān)。 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分享:
最新文章
大家愛看
頻道推薦
站長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