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綜合精選 >

電腦的發(fā)展史(電腦的發(fā)展)

2023-05-15 22:00:18 來源: 用戶: 

關于電腦的發(fā)展史,電腦的發(fā)展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1946年2月,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在美國加州問世,ENIAC用了18000個電子管和86000個其它電子元件,有兩個教室那么大,運算速度卻只有每秒300次各種運算或5000次加法,耗資100萬美元以上。

2、盡管ENIAC有許多不足之處,但它畢竟是計算機的始祖,揭開了計算機時代的序幕。

3、 計算機的發(fā)展到目前為止共經(jīng)歷了四個時代,從1946年到1959年這段時期我們稱之為“電子管計算機時代”。

4、第一代計算機的內(nèi)部元件使用的是電子管。

5、由于一部計算機需要幾千個電子管,每個電子管都會散發(fā)大量的熱量,因此,如何散熱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

6、電子管的壽命最長只有3000小時,計算機運行時常常發(fā)生由于電子管被燒壞而使計算機死機的現(xiàn)象。

7、第一代計算機主要用于科學研究和工程計算。

8、 從1960年到1964年,由于在計算機中采用了比電子管更先進的晶體管,所以我們將這段時期稱為“晶體管計算機時代”。

9、晶體管比電子管小得多,不需要暖機時間,消耗能量較少,處理更迅速、更可靠。

10、第二代計算機的程序語言從機器語言發(fā)展到匯編語言。

11、接著,高級語言FORTRAN語言和cOBOL語言相繼開發(fā)出來并被廣泛使用。

12、這時,開始使用磁盤和磁帶作為輔助存儲器。

13、第二代計算機的體積和價格都下降了,使用的人也多起來了,計算機工業(yè)迅速發(fā)展。

14、第二代計算機主要用于商業(yè)、大學教學和政府機關。

15、 從1965年到1970年,集成電路被應用到計算機中來,因此這段時期被稱為“中小規(guī)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

16、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簡稱r)是做在晶片上的一個完整的電子電路,這個晶片比手指甲還小,卻包含了幾千個晶體管元件。

17、第三代計算機的特點是體積更小、價格更低、可靠性更高、計算速度更快。

18、第三代計算機的代表是IBM公司花了50億美元開發(fā)的IBM 360系列。

19、 從1971年到現(xiàn)在,被稱之為“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

20、第四代計算機使用的元件依然是集成電路,不過,這種集成電路已經(jīng)大大改善,它包含著幾十萬到上百萬個晶體管,人們稱之為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LargeScale lntegrated Circuit,簡稱LSI)和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Very Large Scale lntegrated Circuit,簡稱VLSI)。

21、1975年,美國1BM公司推出了個人計算機PC(PersonaI Computer),從此,人們對計算機不再陌生,計算機開始深入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wǎng)站立場無關。財經(jīng)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gòu)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分享:
最新文章
大家愛看
頻道推薦
站長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