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13顆佛珠的含義是什么,13顆佛珠的含義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佛珠12代表《“十二因緣”。
2、》 多的那個是佛頭吧 不計數(shù)的 一.無明(梵語avidya)-無始煩惱。
3、謂無始以來,妄識于事理迷暗愚癡,無所明了,故名無明。
4、無明有二:根本無明和枝末無明,根本無明乃菩薩所斷;枝末無明乃凡夫所修。
5、 二.行(梵語samskara)-造作之義,即指所造作之善惡諸業(yè)。
6、由于兩種無明為緣,遂引起造作種種善惡之事業(yè)。
7、若起無貪、無嗔、無癡等善心,則造善業(yè);若起貪、嗔、癡等煩惱之心,則造惡業(yè)。
8、吾人無始以來造業(yè)無邊,故八識田中之種子亦無量無邊。
9、 以上兩支,屬過去因緣,無明是緣,業(yè)力是因。
10、因緣和合,遂感生現(xiàn)在苦果,即是吾人五蘊報身。
11、 三.識(梵語vijnana)-本識攬渧。
12、即第八識攬父精母血二渧,名三和合,此為一期生死之開端。
13、 四.名色(梵語nama-rupa)-識暖胚團。
14、名指心識(初投胎之神識),色指形體(父精母血凝成之胚團)。
15、是說明一念愛染,投入母體為名,攬父母赤白二渧,外托暖氣成胎為色,此是胎相初成之位。
16、 因六根未成,識心未能顯發(fā)了別之功德,但有心之名,無心之用,故不稱為心,而只稱名,且初投胎之時,形體未全,五官未具,不便稱身,故只稱色。
17、 五.六入(梵語sad-ayatana)-扶塵具形,指眼等六根而言。
18、在母胎十個月中,由名色逐漸六根成長完備,于出胎后,對六塵境界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故名六入。
19、從名色,而六入,至出胎,中間總共有三十八個七日,皆屬胎中位所攝,此為吾人一期生命受用之自體。
20、 六.觸(梵語sparsa)-根攝境界,接觸之義。
21、根塵和合而成觸,此即出胎之位。
22、謂十月圓滿出胎,六根遂于外境相接觸。
23、當(dāng)嬰孩自出生到二三歲時,天真純潔,六根對境,但起單純知覺,當(dāng)無憎愛分別。
24、 七.受(梵語vedana)-苦樂舍感,即是領(lǐng)受之義。
25、領(lǐng)納接觸六塵境界,內(nèi)心所感受的違順等境,生起苦樂感受。
26、當(dāng)四五歲到十歲左右,年紀(jì)稍長,知識漸開,對于飲食衣服玩具等,皆有所求,且能分別好丑,當(dāng)未生貪愛之心,這是對境所生的一種情緒。
27、 以上五支,總為五蘊報身,即過去因緣(無明與行)所引生之現(xiàn)在苦果。
28、既有此五蘊假身,則熾然起惑造業(yè),隨之又成現(xiàn)在因緣,將引生未來之苦果,詳情如下: 八.愛(梵語trsna)-因受生著,即是貪愛。
29、因感受引起之執(zhí)著。
30、當(dāng)十一、二歲到十八、九歲之時,已將成年,欲望既開,對于五欲六塵,自然心生貪愛,對于樂受順境,則起貪愛之心;于苦受逆境,則生憎惡之念。
31、 藏經(jīng)云:“貪愛如水,能潤生死。
32、” 楞嚴(yán)經(jīng)云:“一切眾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
33、” 高僧大德云:“愛不重,不生娑婆。
34、” 此為對境所起的一種貪染心。
35、 九.取(梵語upadana)-因執(zhí)追求,即妄取也。
36、約二十歲后,血氣方剛,貪欲轉(zhuǎn)盛,于一切境,廣為追求,是名為取。
37、此為貪污欲境的一種強烈趨求。
38、 十.有(梵語bhava)-業(yè)牽后有。
39、由愛取二支惑,遂發(fā)種種善惡之業(yè),感生未來有生有死之果報。
40、以上三支,愛取又為緣,有支又為因支,因緣和合,又生未來之果。
41、如是有因有果,故名為有。
42、 十一.生(梵語jati)-倒識投胎。
43、此身壽命終時,第八識在一切有情中,依其業(yè)力牽引,再去投胎受生,此為未來受報之一種活動。
44、 十二.老死(梵語jara-marana)-生后苦死,即衰老死亡。
45、萬法無常,有生必有死,身壞命終名死。
46、眾生莫不皆有死,卻未必皆歷衰老(夭折與橫死),故合老死為一支。
47、自生至死,其間不免種種憂悲苦惱,此為未來受報之一種結(jié)果。
48、 如以上所說,十二因緣包括過去因緣(無明與行二支),現(xiàn)在苦果(識、名色、六入、觸、受等五支),現(xiàn)在因緣(愛、取、有等三支),未來苦果(生、老死等二支)。
49、是為雙重因果,此為佛陀說明吾人生死相續(xù)的一種鐵則。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biāo)簽:
免責(zé)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