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指女子年滿15歲,指女子年滿十五歲這個(gè)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求好評0歲 孩提:指初知發(fā)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
2、 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3、 2歲 孩提:指初知發(fā)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
4、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5、孩提:指2——3歲的兒童 8歲 總角:古代幼童把垂發(fā)扎成兩結(jié)于頭頂把頭發(fā)扎成髻,形狀如角,因而也用“總角”來代指人的幼童階巍=柚贛啄輟T謖飫錚?白堋本褪薔勐J?岬囊饉肌W芙侵?唬ㄓ啄昃拖嗍兜暮門笥眩?W芙鞘前司潘曛潦??乃甑納倌?古代兒童將頭發(fā)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扎成一個(gè)結(jié),形如兩個(gè)羊角,故稱“總角”)。
6、 童齔[chèn]:齔,《說文》中有“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的說法。
7、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脫落,長出恒牙,稱為“齔”。
8、“童齜”,往往是指人的兒童少年時(shí)期。
9、也有說成“髫齔”的,如《后漢書·董卓傳》:“其子孫雖在髫齔,男皆封侯,女為邑君。
10、” 9歲 九齡:為9歲。
11、 13歲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
12、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shí)代為“豆蔻年華”)。
13、 十三:為13歲。
14、 15歲 及笄:笄[jī],本來是指古代束發(fā)用的簪子。
15、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后,就把頭發(fā)盤起來,并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jīng)成年。
16、“及笄”即年滿15歲的女子。
17、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18、 結(jié)發(fā):束發(fā),扎結(jié)頭發(fā),古人男20歲束發(fā)而冠,女子15歲束發(fā)而笄,表示成年。
19、男女成年的標(biāo)志分別為“加冠”、“加笄”。
20、 志學(xué):為15歲。
21、 志學(xué)之年:因?yàn)椤叭?,四十而不惑?/p>
22、”(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23、——《論語·為政》),所以后代稱15歲為“志學(xué)之年”。
24、 束發(fā):古人以十五歲為成童之年,把頭發(fā)束起來盤在頭頂。
25、束發(fā)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扎成一束)。
26、 16歲 二八:為16歲。
27、 20歲 加冠:指二十歲。
28、古時(shí)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
29、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30、 結(jié)發(fā):束發(fā),扎結(jié)頭發(fā),古人男20歲束發(fā)而冠,女子15歲束發(fā)而笄,表示成年。
31、男女成年的標(biāo)志分別為“加冠”、“加笄”。
32、 弱冠: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
33、指剛成年。
34、指二十歲。
35、弱冠:古代男子20歲叫作“弱”,這時(shí)就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
36、“弱冠”即年滿20歲的男子。
37、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jì)。
38、弱冠是男子二十歲 30歲 而立(而立之年):因?yàn)椤叭?,四十而不惑?/p>
39、”(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40、——《論語·為政》),所以后代稱30歲為“而立之年”。
41、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42、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
43、 始室:三十歲。
44、《禮記·內(nèi)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5、 40歲 不惑(不惑之年):因?yàn)椤叭?,四十而不惑?/p>
46、”(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47、”——《論語·為政》),所以后代稱40歲為“不惑之年”。
48、不惑之年:指四十歲。
49、不惑是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 50歲 艾:古稱五十歲的人為“艾”。
51、《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
52、”艾稱年老的。
53、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54、 知命:是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
55、“知命”是“知天命”的縮略語。
56、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57、——《論語·為政》),所以后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
58、 知命之年:因?yàn)椤叭?,四十而不惑?/p>
59、”(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60、——《論語·為政》),所以后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
61、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62、 54歲 六九年:即五十四歲。
63、 60歲 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
64、因?yàn)椤叭?,四十而不惑?/p>
65、”(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66、——《論語·為政》),所以后代稱60歲為“耳順之年”。
67、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六十歲以上。
68、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來紀(jì)年,從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
69、花甲:我國古代用干支記時(shí)間。
70、所謂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簡稱。
71、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gè)單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
72、把這種記時(shí)間的詞語移用到記人的年齡上,就以“年屆花甲”或“花甲之年”來指人到60歲了。
73、花甲:指六十歲,用干支紀(jì)年,錯(cuò)綜搭配,六十年周而復(fù)始。
74、 花甲之年:指60歲。
75、 還歷之年:指60歲。
76、 下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下壽:指60歲以上。
77、 耆[qi]:古稱六十歲的人為“耆”。
78、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為耆。
79、 61歲 還歷壽:61歲的壽辰。
80、由于按干支紀(jì)年法,60年為一輪,61歲正是新一輪重新算起的時(shí)候,故稱“還歷”。
81、 70歲 從心之年:因?yàn)椤叭?,四十而不惑?/p>
82、”(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83、——《論語·為政》),所以后代稱70歲為“從心之年”。
84、 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
85、杜甫有詩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86、”后人就多依此詩,稱70歲為“古稀之年”。
87、 古稀壽:指70歲壽辰。
88、源于杜甫“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詩句。
89、 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90、 耋[dié]:七八十歲的年紀(jì),泛指老年。
91、如:耄[mào]耋[dié]之年。
92、 杖圍之年:指70歲。
93、 中壽:七十為中壽。
94、 懸車之年:指70歲。
95、 77歲 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96、 80歲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歲。
97、 耄:指八九十歲的年紀(jì),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98、 耄耋:耄[mào],《鹽鐵論·孝養(yǎng)》中寫道:“七十曰耄。
99、”《禮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
100、”耋[dié],《爾雅·釋言》注:“八十為耋。
101、”把上面幾種說法合起來,我們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壽,大約是“七老八十”了。
102、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
103、耄,八九十歲的年紀(jì)。
104、耄,七八十歲的年紀(jì)。
105、耄(mao)耋(die)指八九十歲。
106、毛傳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
107、”后人因稱八九十歲的老人為“耄耋”。
108、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歲。
109、九十歲也可稱耄耋之年。
110、 中壽:指80歲以上。
111、 傘壽 80歲壽辰。
112、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113、 88歲 米壽:指88歲。
114、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
115、此外,還含有年事雖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116、 90歲 上壽:九十為上壽。
117、 99歲 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118、 100歲 期頤:指百歲高壽。
119、期頤:期,朱熹講是“周匝之義”,即轉(zhuǎn)過一圈了,“謂百年已周”。
120、頤,朱熹講是“謂當(dāng)養(yǎng)而已”。
121、即生活起居詩人養(yǎng)護(hù)。
122、期頤就是指百歲之人。
123、期頤指一百歲。
124、“期頤”是人壽至“百歲”的特稱。
125、《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
126、”鄭玄注:“期,猶要也;頤,養(yǎng)也。
127、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yǎng)道而已。
128、”意思是:人至百歲,飲食、居住、動(dòng)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yǎng),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129、 期頤之年:指百歲。
130、 108歲 茶壽:指108歲。
131、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132、 另外稱兒童的有: 童孺:兒童。
133、 垂髫[tiao]:指兒童。
134、兒童垂發(fā)叫髻。
135、垂髫:髫[tiáo],指古代兒童猶未束發(fā)時(shí)自然下垂的短發(fā)。
136、因而就用“垂髫”稱幼兒或指人的幼童階段。
137、也有說“垂發(fā)”的,意思相同,如《后漢書·呂強(qiáng)傳》就有“垂發(fā)服戎,功成皓首”句。
138、垂髫:小孩子頭發(fā)扎起來下垂著,指幼年。
139、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
140、垂髫(tia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fā))。
141、 齠[tiao]:兒童換牙。
142、齠年:童年。
143、 髫[tiáo]年:童年。
144、 髫[tiáo]齡:童年。
145、 稚:稱年齡小的為稚。
146、 另外稱成人的有: 冠者:指成年人。
147、 另外稱老人的有: 斑白:老人。
148、老年人頭發(fā)斑白,因代指老人。
149、 黃發(fā):指老人,老人的頭發(fā)由白變黃。
150、“黃發(fā)”是枯黃的頭發(fā)。
151、人老了,頭發(fā)上由黑變白,白發(fā)則黃。
152、 皓首:白頭,指年老。
153、 久壽:長壽。
154、 眉?jí)郏弘mao]壽,長壽。
155、人老了眉毛長,所以稱眉?jí)邸?/p>
156、 姥[mu]:年老的婦人。
157、 暮齒:晚年,暮年。
158、 暖壽:舊俗在過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關(guān)系較近的親友來祝壽。
159、 萬壽:大壽,高壽之意。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biāo)簽:
免責(zé)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