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百科精選 >

恰似飛鴻踏雪泥打一字(恰似飛鴻踏雪泥)

2022-12-14 13:30:37 來源: 用戶: 

關(guān)于恰似飛鴻踏雪泥打一字,恰似飛鴻踏雪泥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的意思是人生在世,到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跡,你覺得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隨處亂飛的鴻鵠,偶然在某處的雪地上落一落腳一樣。

2、原文:《和子由澠池懷舊》【宋】蘇軾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

3、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fù)計東西。

4、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5、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6、譯文:人生在世,到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跡,你覺得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隨處亂飛的鴻鵠,偶然在某處的雪地上落一落腳一樣。

7、它在這塊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為鴻鵠的飛東飛西根本就沒有一定。

8、老和尚奉閑已經(jīng)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們也沒有機會再到那兒去看看當(dāng)年題過字的破壁了。

9、你還記得當(dāng)時往澠池的崎嶇旅程嗎?——路又遠,人又疲勞,驢子也累得直叫。

10、擴展資料:《和子由澠池懷舊》創(chuàng)作背景:《和子由澠池懷舊》作于蘇軾經(jīng)澠池(今屬河南),憶及蘇轍曾有《懷澠池寄子瞻兄》一詩,從而和之。

11、蘇轍十九歲時,曾被任命為澠池縣主簿,未到任即中進士。

12、他與蘇軾赴京應(yīng)試路經(jīng)澠池,同住縣中僧舍,同于壁上題詩。

13、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冬,蘇軾赴陜西鳳翔做官,又要經(jīng)過澠池。

14、蘇轍送蘇軾至鄭州,分手回京,作《懷澠池寄子瞻兄》。

15、詩云:“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

16、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17、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

18、遙想獨游佳味少,無言騅馬但鳴嘶。

19、”蘇軾因作此詩相和。

20、《和子由澠池懷舊》鑒賞:《和子由澠池懷舊》前四句一氣貫串,自由舒卷,超逸絕倫,散中有整,行文自然。

21、首聯(lián)兩句,以雪泥鴻爪比喻人生。

22、一開始就發(fā)出感喟,有發(fā)人深思、引人入勝的作用,并挑起下聯(lián)的議論。

23、次聯(lián)兩句又以“泥”“鴻”領(lǐng)起,用頂針格就“飛鴻踏雪泥”發(fā)揮。

24、鴻爪留印屬偶然,鴻飛東西乃自然。

25、他用巧妙的比喻,把人生看作漫長的征途,所到之處,諸如曾在澠池住宿、題壁之類,就像萬里飛鴻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爪痕,接著就又飛走了。

26、人生的遭遇既為偶然,則當(dāng)以順適自然的態(tài)度去對待人生。

27、果能如此,懷舊便可少些感傷,處世亦可少些煩惱。

28、后四句照應(yīng)“懷舊”詩題,以敘事之筆,深化雪泥鴻爪的感觸。

29、五、六句言僧死壁壞,故人不可見,舊題無處覓,見出人事無常,是“雪泥”、“指爪”感慨的具體化。

30、尾聯(lián)是針對蘇轍原詩“遙想獨游佳味少,無言騅馬但鳴嘶”而引發(fā)的往事追溯。

31、回憶當(dāng)年旅途艱辛,有珍惜現(xiàn)在勉勵未來之意,因為人生的無常,更顯人生的可貴。

32、艱難的往昔,化為溫情的回憶,而如今兄弟倆都中了進士,前途光明,更要珍重如今的每一時每一事了。

33、全詩悲涼中有達觀,低沉中有昂揚,讀完并不覺得人生空幻,反有一種眷戀之情蕩漾心中,猶如冬夜微火。

34、于“懷舊”中展望未來,意境闊遠。

35、詩中既有對人生來去無定的悵惘,又有對前塵往事的深情眷念。

36、此詩的重心在前四句,而前四句的感受則具體地表現(xiàn)在后四句之中,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先前的積極人生態(tài)度,以及后來處在顛沛之中的樂觀精神的底蘊。

37、全篇圓轉(zhuǎn)流走,一氣呵成,涌動著散文的氣脈,是蘇軾的名作之一。

38、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和子由澠池懷舊。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免責(zé)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wǎng)站立場無關(guān)。財經(jīng)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gòu)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fēng)險自擔(dān)。 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分享:
最新文章
大家愛看
頻道推薦
站長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