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于世,四十歲遇事就不迷惑,五十歲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能達到隨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會超出規(guī)矩。
2、 這是孔子的自我報告,為什么孔子在談到為政, 要作自我報告呢?孔子是七十二歲死的。
3、他用簡單幾句話,報告了自己一生的經歷,艱苦奮斗的精神。
4、他的身世很可憐,父親去世的時候他還有一個半殘廢的哥哥和一個姐姐,對家庭, 他要挑起這擔子來,他的責任很重。
5、 他說十五歲的時候,立志作學問, 經過十五年,根據(jù)他豐富的經驗,以及人生的 磨煉,到了三十歲而立”。
6、立就是不動,作人做事處世的道理不變了確定了,這個人生非走這個路子不可。
7、 但是這時候還有懷疑,還有搖擺的現(xiàn)象,“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歲,才不懷疑,但這是對形而下的學問人生而言。
8、還要再加十年,到了五十歲,才“五十而知天命”。
9、天命是哲學的宇宙來源,這是形而上的思想本體范圍。
10、 到了“六十而耳順”,這里問題又來了,孔子在六十以前耳朵有什么問題不順,耳腔發(fā)炎嗎?這句很難解釋,可能在當時漏刻了文字。
11、可能是六十而耳順下面有一個句讀。
12、如果照舊, “耳順”的道理就是說,自十五歲開始作人處 世,學問修養(yǎng),到了六十歲,好話壞話盡管人家去說,自己都聽得進去而毫不動心,不生氣, 你罵我,我也聽得進去,心里平靜。
13、注意!心里平靜不是死氣沉沉,是很活潑,很明確是非善惡,對好的人覺得可愛,對壞的人,更覺得要幫助改成好人,要這樣平靜,這個學問是很難的。
14、 然后再加十年,才“從心所欲”。
15、西方的文化就是自由,但下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話:“不逾矩”。
16、我們上街去看看,這家包子做得好,就拿來吃,“從心所欲”嘛!行嗎?要“不逾矩” 。
17、人與人之間要有一個范圍。
18、“從心所欲”— —自由而不能超過這個范圍,所以“不逾矩”,同時這句話也通于形而上的道理。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