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君既若見錄的若,君既若見錄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文章摘要:“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意為:“你既然如此記念我(或可譯為“不忘我”),那么過不多久就希望你來(接我)。
2、”高中語文第二冊《孔雀東南飛》一文中有“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句,課本的注釋:你既然如此記著我。
3、見錄,“見”用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
4、錄,記取。
5、歷來不少注本都未詳為作釋,目前所見解釋得比較詳細的本子,大致有以下幾種:林庚、馮沅君主編的《中國歷代詩歌選》上編第一冊:“君既”句:既然蒙你永遠記得我。
6、見,蒙、被。
7、錄,記得。
8、北京大學《兩漢文學史參考資料》:“君既”二句:“見”,蒙、被;“錄”和“記”解。
9、此二句言“既然蒙你永遠記著我,過不多久就希望你來接我。
10、”十三院校協(xié)作編寫的《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上冊,君既若見錄:既然蒙你永遠記得我。
11、見:被。
12、錄:收錄,引申為記念。
13、以上這些解釋從文意上來看,是通暢的,然落實到每個字,就出現(xiàn)了以下幾個問題:其一,如將“既若”解為“既然”,這和當時的語言情況不合。
14、在當時,“既”一字就有“既然”的意思。
15、這有同詩“君既為府吏”句可證。
16、“既然”作為一個復音詞,這是很晚才有的事。
17、另外,從詩歌的節(jié)奏上看,“既若”解作“既然”也顯得非常別扭。
18、因為全詩都是五字句,每句的節(jié)奏都是二字一拍,三字一拍。
19、“君既若見錄”當讀成“君既──若見錄。
20、”這樣的節(jié)奏正與“君既──為府吏”,“君當──作磐石。
21、”句同。
22、如將“既若”解作“既然”勢必將一個詞拆在兩個節(jié)拍中,或勢必一反“二──三”的節(jié)奏為“三──二”的節(jié)奏,這就和全詩的其他詩句極不協(xié)調(diào)。
23、故我以為,“既”當作“既然”解。
24、不過這樣一來,對照前面幾家的解釋,“若”字就無著落。
25、那么該如何解釋呢?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學文言虛詞手冊》“若”字條有兩個義項:(1)作連詞用,表示假設;(2)作代詞用。
26、表第二人稱,可解作“你”。
27、然而這兩種解釋插入譯文都講不通。
28、周-鈞先生主編的《古漢語綱要》語法篇第三章有:“若”:表近指,作“這個”或“這樣”講。
29、如:南宮適[kuo]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論語。
30、憲向》)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31、(《孟子。
32、梁惠王》)第一例的“若”作“這個”解,“君子”兩句可譯為“這個人真是個君子!這個人多么尊尚道德!”第二例的“若”作“這樣”解。
33、“以若”兩句可譯為“以這樣的行為,想滿足這樣的欲望”。
34、據(jù)此我們可以把“君既若見錄”譯為“既然蒙你這樣記得我”。
35、而且只有這樣解,蘭芝對婆婆的狠,對丈夫的怨才能凸現(xiàn)紙上,否則顯得平淡。
36、江夏主編的《高中文言文評點譯釋》則解釋為:“‘若’通‘然’。
37、古音相近。
38、作‘這樣’講。
39、”因此,我認為“若”最好解釋為“這樣”或“如此”。
40、王引之《經(jīng)傳釋詞》卷七“若”字條下:《史記·禮書》正義曰:“若,如此也。
41、”《書·大誥》“爾知寧王若勤哉!”若勤,言如此勤也。
42、《荀子·禮論》“故人茍生之為見,若者必死;茍利之為見,若者必害。
43、”言如此者必死,如此者必害也。
44、“若見錄”也就是“如此見錄”。
45、其二,如將“見錄”之“見”解作“蒙、被”,充當被動句的標志(有人亦稱為表被動的助動詞),那么整個句子也相當費解。
46、因為“君既若見錄”句的主語應是“君”,也就是指焦仲卿,而被動句的主語決不應是動作行為的施事者,相反,主語應是動作行為的受事者。
47、如:“盆成括見殺”(《孟子·盡心下》),那么,“見殺者”乃是“盆成括”;“愛人者必見愛也,惡人者必見惡也”(《墨子·兼愛》),那么,“見愛”的乃是“愛人者”,“見惡”的乃是“惡人者”。
48、同樣的道理,“君既若見錄”只能理解為“君既然如此被記念。
49、”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解成“既然蒙你永遠記得我。
50、”因此,我認為,這里的“見”不當作為表被動的標志,而是表示對他人所發(fā)出的動作行為的接受,可以用“我”字來對譯。
51、正如呂叔湘在《文言虛字》里所講,“見”有代“我”字的作用。
52、這類用法,在古籍中并非罕見,如:《文選·陳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53、”“慈父見背”,即“慈父背我”,也就是“慈父離開了我(去世了)。
54、”《文選·與山巨源絕交書》:“加少孤露,母兄見驕。
55、”“母兄見驕”即“母兄驕我”,也就是“母親兄長把我驕慣了。
56、”《南史·庚悅傳》:“豈能以殘炙見惠。
57、”“見惠”即惠賜我。
58、”“君既若見錄”中的“見”也應解作“我”,即指劉蘭芝。
59、這樣,我們再來看“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就很順暢,意為:“你既然如此記念我(或可譯為“不忘我”),那么過不多久就希望你來(接我)。
60、”如此解釋,與全詩意思珠連璧合,因為焦仲卿在得知母親驅逐愛妻時,就對劉有過一番表白:“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
61、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
62、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違吾語。
63、”待劉蘭芝被迫離開焦府時,焦仲卿更有一番耳語:“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面對焦仲卿的耿耿誓言,在這種兩心依依、難舍難分的情況下,劉蘭芝說出:你既然如此記著我(或作“不忘我”),那么過不多久就希望你來(接我)。
64、”這番話,也是合情合理的。
65、最后順便提及,詩的下文還有一句“府吏見丁寧”。
66、此句中之“見”,不少注本都解為“被”或“加”,愚認為,此“見”亦應解為“我”。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