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柳宗元小石潭記簡介,柳宗元小石潭記圖片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
2、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
3、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4、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5、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6、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7、似與游者相樂。
8、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9、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0、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11、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12、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
13、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4、 譯文 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樣子,隔著竹林,就能聽到水聲,好象掛在身上的玉佩、玉環(huán)相互碰撞的聲音,心里很是高興。
15、于是砍了竹子,開出一條小路,順勢往下走便可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
16、整個潭底是一塊石頭,靠近岸邊,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嶼、嵁、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
17、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蓋纏繞,搖動低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18、 潭中游魚約有一百來條,都好象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靠似的。
19、陽光直射潭底,把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
20、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象在與游人一起娛樂。
21、 順著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樣彎曲,或隱或現(xiàn),都看得清楚。
22、溪岸的形勢象犬牙般交錯參差,無法看到水的源頭。
23、 我坐在潭邊,四周有竹子和樹林圍繞著,靜悄悄的沒有人跡,使人感到心境凄涼,寒氣徹骨,真是太寂靜幽深了。
24、由于這地方過于冷清,不能長時間地停留,于是就把當時的情景記下來便離去了。
25、 同我一起游遠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
26、作為隨從跟著我們來的,有兩個姓崔的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27、 《小石潭記》賞析 柳宗元的山水游記,是他散文創(chuàng)作中具有高度藝術(shù)技巧和最富于藝術(shù)獨創(chuàng)性的一個部分。
28、而在他篇數(shù)不多的山水游記中,《小石潭記》可以說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29、 《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一篇。
30、這篇散文生動地描寫出了小石潭環(huán)境景物的幽美和靜穆,抒發(fā)了作者貶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31、語言簡練,生動,景物刻畫細膩、逼真,全篇充滿了詩情畫意,表現(xiàn)了作者杰出的寫作技巧。
32、因之,成為被歷代所傳誦的散文名篇。
33、 這篇游記一共可以分為五段。
34、 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換景”的手法,在移動變換中引導我們?nèi)ヮI(lǐng)略各種不同的景致,具有極強的動態(tài)的畫面感。
35、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
36、”文章一開頭,便引導我們向小丘的西面步行一百二十步。
37、來到一處竹林,隔著竹林,能聽到水流動的聲音。
38、“篁竹”就是成林的竹子;“如鳴佩環(huán)”是形容流水的聲音的清脆悅耳,猶如玉佩玉環(huán)相互撞擊時發(fā)出的聲響。
39、文章由景及情,寫來極為自然。
40、“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41、”在濃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條小道來,終于見到一個小小的池潭。
42、至此,小石潭的全部面目才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
43、這一番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聞水聲,再由水聲尋到小潭,既是講述了發(fā)現(xiàn)小潭的經(jīng)過,同時也充滿了勾人的懸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漸地在人們眼前展開一幅美妙的圖畫。
44、從此往下,作者便把筆力放在了對池潭的精心描寫上。
45、“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為巖。
46、”小石潭的水格外清涼,而且整個小潭全部是由石頭構(gòu)成的。
47、整個潭底便是一塊大石頭,在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頭翻卷地露出水面。
48、這些石頭千姿百態(tài),形狀各異。
49、“坻”即為水中的高地;“嶼”是小島;“嵁”不平的巖石; “巖”都是巖石的各種形態(tài)。
50、總之,這完全是一個由各種形態(tài)的石頭圍出的池潭,所以,作者為它起名曰小石潭。
51、“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52、”就是作者對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繪了。
53、有青青的樹和翠綠的藤蔓,它們纏繞在一起,組成一個綠色的網(wǎng),點綴在小潭的四周,參差不齊的枝條,隨風擺動。
54、這潭上的描繪僅12個字,便將小石潭周圍的極幽極佳的景致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令我們愈加覺出小潭的美妙所在。
55、 第二段,作者描寫的是潭水和游魚。
56、這一段,作者采用了與第一段不同的手法,變“移步換形”為“定點特寫”。
57、這是全篇中極為精彩的一段。
58、特別是對水中游魚的描寫,更是栩栩如生。
59、“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60、日光下徹,影布石上,然不動;爾遠逝,往來翕忽。
61、似與游者相樂。
62、”這是一幅極美的畫面。
63、在水中游動的魚兒,不像是在水里,而是像在空中游動。
64、太陽光照下來,魚兒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頭上。
65、從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寫魚,但透過字面,卻令我們不能不對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極深的印象。
66、這種游魚和潭水相互映襯的寫法,收到了很好的藝術(shù)效果。
67、下面,作者進一步對魚兒進行描述。
68、先是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有的魚飛快地竄向遠處,一會兒游到這兒,一會兒又游到那兒,好像是在與游人一同享受著快樂。
69、讀到這里,我們又不能不從游魚聯(lián)想到作者的歡悅心情。
70、這種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寫法正是這篇散文的一個突出特色。
71、 第三段是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
7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73、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4、”向西南望過去,一條小溪逶迤而來,形狀像是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又像是一條蛇在游動,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
75、小溪兩岸高高低低,凸凹不平,犬牙相錯。
76、這里,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來形容小溪的形狀,用狗的牙齒來形容小溪的兩岸,使我們倍感形象逼真。
77、 第四段寫出了作者對小石潭總的印象和感受。
78、“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79、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80、”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環(huán)抱著密密的竹子和樹木,非常寂靜,見不到人,令人神色凄涼,骨徹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愴幽涼。
81、因為它的境況太幽清了,不適宜讓人長久地呆下去,便題了字后離去。
82、在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寫了一個“靜”字,并把環(huán)境中的靜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寫出了一種凄苦孤寂的心境。
83、這無疑是作者被貶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84、 最后一段,《小石潭記》是一篇語言精美,含義豐富,形象逼真的優(yōu)秀山水游記。
85、它表現(xiàn)了作者那種對于事物的深刻觀察力和獨特體驗,同時也表現(xiàn)了作者深厚的藝術(shù)功力。
86、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繪景物細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們很好地借鑒。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